nba买球的网站

首页 /解读回应 /在线访谈
市图书馆:深耕文化宝藏 激活全民阅读新力量
来源:环境热线 发布时间:2025-01-17 18:30
访谈主题:市图书馆:深耕文化宝藏 激活全民阅读新力量
访谈时间:2025-01-17
访谈嘉宾:
赵凯 渭南市图书馆馆长
孙银平 市图书馆办公室兼社会事业部负责人
牛紫菲 市图书馆馆员
摘  要:1月17日,渭南市图书馆馆长赵凯、市图书馆办公室兼社会事业部负责人孙银平、市图书馆馆员牛紫菲做客《环境热线》,就市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与网友进行交流。
文字实录

主持人:市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如何?

嘉宾:渭南市图书馆2016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旧馆位于渭南市临渭区职业技术学院内,建筑面积14833平方米。2024年8月由杜化路迁址临渭区六泉路中心西片区多功能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1793平方米,阅览坐席700 余个,实行全年免费开放。馆舍功能布局科学合理,一楼设有报刊期刊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幼儿、少儿阅览室和阶梯阅读区;二楼至三楼分别设有文艺类中文图书借阅区、社科类中文图书借阅区、自修区、读者休闲区;四楼设有地方文献书库、工具书库、自然科学类中文图书借阅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区、渭南地方文化展示区等;五楼设有培训室、数字资源阅览区室、影视视听室等;6楼为集中办公区域。

承担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指导工作、开展图书馆协作协调与图书馆学研究;承担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整理、保护和开发;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借阅服务、咨询服务,开展读者活动,社会教育,提供公众学习空间;承担本市公共数字文化、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建设与服务。

主持人:馆藏图书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呢?

嘉宾:截止2025年1月,馆内纸质图书藏量达38.4万册。从科学分布来看,社科类图书占比60%、马列毛邓占比2%、哲学类占比2%,像历史、文学、哲学等应有尽有,满足大众人文素养提升需求。自然类占比26%,综合类图书占比10%。数理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专业书籍,为科研人员、学生提供助力。馆内特色馆藏尤为亮眼,地方文献专区藏有大量本地史志、名人著作、渭南市籍作家专栏等,馆藏的设立是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

主持人:如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嘉宾:丰富藏书种类和数量,大量购入热门畅销书,满足不同年龄段和阅读喜好的读者需求。同时,注重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渭南地区的文化记忆,让读者群众可以通过这些文献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在阅读推广活动方面,渭南市图书馆不遗余力。紧抓各节日节点,结合热点,开展特色活动。将周末活动常态化、品牌化、精品化。推进各大资源融合,打造了“四送六进”文化惠民等亮点活动。

在服务设施方面,不断完善更新。设置了有适合单人阅读的桌椅,也有方便小组讨论的空间。同时,提供免费的无限网络,方便市民使用电子设备查阅资料或阅读电子书籍。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辟了无障碍通道和专门的阅读区域,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备。

通过官方网站和手机应用提供了在线预约借书、续借、查询馆藏等功能,方便读者群众借阅图书。并通过公众号定期推送优质的阅读书单、文化活动信息等,使读者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动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

主持人:借阅图书有哪些政策?

嘉宾:借阅证办理:

1.免费办证:自2021年10月起,渭南市图书馆取消了读者押金办证费用,实行免费办证。

2.所需证件:读者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于渭南市图书馆总服务台或自助借还机进行办理,办理成功后身份证号即读者证号。

3.社保卡借阅:自2024年11月4日起,渭南市图书馆正式开通社保卡免押金借书业务,市民可携带实体社保卡,或通过电子社保卡小程序,前往图书馆借阅图书。

借阅数量与期限:

1.普通读者证:免押金读者一次性可借阅图书5本,借阅时间30天,到期可续借15天;老年读者证、视障读者证:可借阅6本,借阅时间60天。

2.借阅时间:周内开馆:周一至周五:上午9:00至晚上8:00;周末及节假日:上午10:00至下午17:00。

3.借阅流程:借书:可持身份证原件到渭南市图书馆总服务台完成图书借阅,也可使用自助借还机办理手续。还书:无需使用证件,在自助借还机按照提示完成图书归还即可。

注意事项:

1.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

2.借还回家的图书,不得在图书上折叠、勾画、圈点、撕割,违者按其污损图书制度赔偿。

主持人:如何打造全民阅读推广体系?

嘉宾: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一是把握好雷锋月、科技月、4·23世界读书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二是建立活动库,将反响较好的活动纳入品牌活动储备库,为创新阅读推广品牌提供方向和依据。三是细化受众群体,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将特殊群体设为重点关注对象,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推广服务。四是运用馆内馆外相结合的方式盘活闲置书籍,让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因书相聚,促进知识共享与交流。增进市民文化互动。

强化服务机制创新。一是加强品牌意识,持续开展“又见最美读书人”摄影大赛、图图故事汇、经典诵读、故事大王我来当、亲子阅读分享会等品牌活动,不断优化品牌活动方案。二是讲好品牌故事,通过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联合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开展“诵读地方文献 ”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图书馆注入深厚底蕴和文化积淀,增强图书馆吸引力和影响力。

拓展阅读空间。一是继续在全市推进城市书房、分馆、服务点的建设,精心打造“十五分钟”阅读文化圈,在企业、农村、机关、社区、校园等场所建立图书漂流点,扩展阅读服务覆盖面,为读者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阅读空间。二是加强分馆及流通点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确保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各分馆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各类群体的文化需求。

丰富阅读资源。通过图书荐购表、意见箱、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读者需求,主动对接读者喜好,采购新书。继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采购优质数据库,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持续开展图书捐赠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向图书馆捐赠图书,充实馆藏资源。

加强宣传推广。一是邀请本地媒体对图书馆阅读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提升活动影响力。二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站、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制作短视频,扩大宣传覆盖面。

主持人:数字资源与传统资源融合发展方面呢?

嘉宾:首先,在资源建设层面,应建立统一的资源整合平台。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报刊等资源,图书馆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经典的地方文献、珍贵古籍等扫描成电子版本,在保护原件的同时,方便更多读者在线查阅。同时,购买的数字资源,如电子图书、学术数据库等,按照学科、主题等分类方式整合到此平台上。

在服务提供方面,要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阅读习惯的读者,设计融合两种资源的活动。对于老年读者,可以举办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文化讲座。先通过展示传统的古籍善本实物,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利用电子设备向他们演示如何通过数字平台获取这些古籍的电子版或相关解读内容。对于青少年读者,开展“寻宝阅读”活动,与传统书籍中的数字资源相结合,引导他们在两种资源中穿梭,提升阅读乐趣和探索能力。再者,加强馆员的培训至关重要。馆员要具备同时驾驭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的能力。定期组织培训课程,让馆员熟悉数字资源的检索系统、版权管理,同时深入了解传统馆藏资源的特点。只有馆员自身能够熟练地将两种资源融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

在空间布局上,打造融合性的阅读空间。设置电子阅读区和传统阅读区相邻的布局,方便读者在两者之间转换。在传统阅读区配备电子设备,方便读者查阅与纸质书籍相关的数字内容,如作者的其他作品电子版、多媒体资料等。在数字阅读区展示一些与之主题相关的传统书籍实物,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传承。

访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