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买球的网站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渭南市临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各镇人民政府,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渭南市临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区“十二五”规划的圆满完成。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渭南市临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22日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加速建设关天城乡统筹示范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渭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关中最佳生态宜居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临渭、实现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为明确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制定《渭南市临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与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坚持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突出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心城市建设管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村一品”农民增收工程、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进程,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克服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大多提前一年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辖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7%。人均GDP达到14088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67%。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8.1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3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6495元和4565元,较2005年净增9323元和2405元,年均增长18.1%和16.1%。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1个,总投资124亿元,完成投资103亿元,其中97个项目已经建成,24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34个,合同引资168.9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32个。累计争取到位国家投资18亿元。在重大项目支撑和国家投资政策的支持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累计完成343.6亿元和127.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和7.9倍,年均分别增长40.7%和81.5%,呈现高位增长的态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强劲。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以“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建成“一村一品”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35个(其中省级示范村37个),推进村150个,培育形成葡萄、核桃、猕猴桃、香菇、冬枣、奶牛、生猪、奶山羊、肉鸽、笼养鸡十大特色产业基地,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陕西省“一村一品”先进区、全国畜产品先进区、陕西省畜牧生产先进区、秸秆养牛先进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通过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共6个,注册渭乐天、见庄、秦浓等农产品商标7个,冬枣、超级无核王葡萄等4种渭乐天牌时令水果被推荐为奥运会指定产品。全区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户(其中省级4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7个,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打造全国第一葡萄产业基地为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规摸”的思路,2009年底启动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以下吉镇为中心,建设20万亩优质葡萄产业基地,沿双官路、渭阳路形成“十”字形绿色葡萄长廊,使其成为集葡萄生产、加工、营销、采摘品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风景区和关中最大的田园风光景观带。目前已建成千亩优质葡萄示范园,葡萄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被评为陕西葡萄之乡、中国葡萄之乡。“十一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1.41亿元,比2005年净增12.6亿元,年均增长7.9%。

坚持以渭北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至2009年6月(经开区上划),园区先后引进了雨润渭南食品工业园、国德电气等产业化项目96个,引资总额59.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3个。海普制药、泓利钢管、双鹭钼业、安信电子、恒盛诺德、陕富面业、路易食品、老香君油脂、泰山纸面石膏板等34户企业建成投产;青啤渭南分公司、新秦金属镁完成扩能改造,形成现代医药、食品饮料、有色冶炼、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优势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户,较2005年增加12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7.28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9%。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0.8亿元,是2005年的5.4倍,年均增长40.3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通过关停取缔污染企业、拆除燃煤锅炉和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67吨和1090吨,万元GDP能耗降至0.93吨标煤,下降20%,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引导扶持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区各类批发零售商品流通网点发展到1.2万个,交通物流企业45个,建成恒基商业中心、荣发建材、祥和建材家居城、乐天聚生态酒店、威尼斯影城等消费娱乐中心200多个,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市场日趋旺盛。“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7.3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以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42.7%提高到2010年的45.9%,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加快渭北产业园建设,累计投资3亿余元,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渭南中心城市框架跨河拉大,为渭北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管理职能下移,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上,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工作格局。成立城区征地拆迁等工作机构,全力做好城建项目的征地拆迁、环境保障等工作。五年来,共拆迁80万平方米,征(租)地1.7万亩,确保了重大城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创卫办、创模办等机构,强力推进“一城四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投资5500余万元,完善环卫基础设施,保洁区域实现全覆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生活垃圾实现定时收集、日产日清。中心城市建设跻身“省级卫生城市”行列,创国卫、创省园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鉴定。朝阳公园、信达城市运动公园、沋河公园蓄水扩绿等一批城市休闲广场和信达世纪城、豪润御城等小区建成,市民休闲、健身、娱乐、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强力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作,编制完成李家堡村、车雷村、员张村、盈田村等14个城中村控制性详规,创造了许村城中村改造模式,完成了西庆屯搬迁,启动实施了老城区改造拆迁、双王办槐衙安置小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郑西高铁、西合铁路、新货运站、西潼高速改扩建、渭蒲高速公路、310国道改线、750变电站、西气东输、西油东输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建成,使渭南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按照“规划为刚、基础先行、多元投入、综合开发”的思路,加快小城镇开发,重新修编了小城镇建设规划,故市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辛市镇、下吉镇、闫村镇、阳郭镇4个镇被列为关中百镇。通村公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工程顺利实施。全区共新修县乡公路110公里,通村公路140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完成沋河水库除险加固、箭水北调等工程,解决了16.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82%。改造中低产田7万亩,建成农村沼气池1.4万口,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面完成南塬绿化任务,造林10.4万亩,绿化渭河近堤、渭北渠路361公里,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8.2%,城镇化水平达到47%。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五年先后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45户,累计核销企业历史债务12亿元,工信、二轻、供销、畜牧、物资等系统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区推广新技术、新工艺56项,开发新产品30多个,申请专利140件,授权73件,其中12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白杨集团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税全部取消,乡镇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得到强化。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三统一”,新的投入、管理、运营和保障机制初步形成。金融体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先后成立临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城区开发改造有限责任公司和信达等 4家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2.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6.8%。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五年先后撤并中小学255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7所,新建、改造危漏校舍16.7万平方米,建成渭南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学校布局日趋合理;下吉镇、辛市镇、交斜镇、双王办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瑞泉中学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杜桥中学、铁路自立中学、固市中学、下吉中学、吝店中学进入省级标准化中学行列,高考连年位居全市前列,被省政府命名为“两基”教育先进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参合率达到98%,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乡低保大幅扩面,城市低保对象达到24.7万人,农村低保覆盖面扩大到3.98万人;社会保险参保面持续扩大,参保人员20.8万人;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口计划执行良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区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区。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秦腔现代剧《桥弯弯 月圆圆》荣获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并参加了陕西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秦腔晋京五十周年”赴京演出活动。“平安临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一批信访热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十一五”

实际2010年实际年均增长(%)

一、全区生产总值亿元54.0112514.7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8.8221.417.9

第二产业亿元22.1446.2113.3

工业亿元14.2525.2612.7

第三产业亿元23.0557.3818

三次产业比例16:41:4317:37:46

全区人均GDP元60971408814.67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79.74131.3540.7

三、地方财政收入万元50451730029.8

四、城镇化水平%39.647

五、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7.248.222.8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171.551649518.1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160456516.1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2.524.38

十、全区总人口万人88.6894.06

十一、外贸出口总额亿元1.081440万美元

十二、万元GDP能耗吨标煤1.170.93降低20%

专栏1 临渭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必将带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再趋活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国内资本流动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区在更大空间上寻求合作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有利于我区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我区深化同经济区内其他县市区在产业的配套分工、区域功能、战略定位等方面形成产业互动和文化融合,对加快我区交通建设、中心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和关中都市群建设之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转型均提供了有利基础和条件。大西高铁、西合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凸显我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挥我区交通、电力、人文、劳动力资源的潜在优势,提高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通过“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全区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增长内生机制明显增强,具备了加快发

指标临渭区渭南市陕西省全国

GDP年均增长速度(%)14.7114.5414.510.3

人均GDP(元)140881473826434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40.7342.0530.723.8

城镇化率(%)474046.547.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495159181569519109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565473241055919

专栏2 2010年临渭区与省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展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践,全区工作思路明晰、重点突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三)面临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区加快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后经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大区域”竞相加快发展,省内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关中率先发展。省际之间、地区之间、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县市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加快我区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4088元,远低于全省26434元和全市14738元的平均水平。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缺乏竞争力。工业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占比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附加值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以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物流配送、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三是随着中心城市管理职能下移,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任务越来越重,建管体制不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加之投融资渠道狭窄,融资体系满足不了加快发展的需求。五是人才缺乏,特别是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实用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支撑加快发展的要求。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且差距扩大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等问题都将对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抓住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以城市建管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城市建设管理、壮大服务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三项重点工作,努力跻身关天经济强区之列。

(二)战略定位

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渭南中心城市的定位和我区区位、产业等优势,“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建设关中东部最佳生态宜居中心城市。围绕打造100万人的中心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中村改造、老城改造、片区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建设关中东部最佳生态宜居中心城市。

建设关中东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工业品的储运、集散、配送及出口贸易、会展交易等,把我区建设成为关中东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建设关中田园风光景观带。依托渭北20万亩优质葡萄基地和南塬秦岭北麓2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打造集葡萄和核桃生产、加工、营销、体验参与、采摘品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风景区和关中田园风光景观带。

建设生态文化休闲聚集区。围绕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城市休闲区和渭河、赤水河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区,充分发挥我区自然、人文、交通等优势,加快发展人文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开发沿山旅游景点,提升农家乐规模和水平,展示关中风土人情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休闲聚集区。

建设西部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我区葡萄、核桃、冬枣、猕猴桃、香菇、苗木花卉、生猪、奶山羊、奶牛、鸡鸽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食品、果蔬、奶畜制品精深加工,培育发展大型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企业,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聚集区和集散地。

(三)发展原则

突出率先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为目标,凝聚各方面的发展共识和动力,扩大经济规模和竞争实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率先发展。

突出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加快工作创新和体制创新,既注重引进、学习、推广和应用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又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以科技、人才、管理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能源,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倡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突出协调发展。把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促进产业发展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和谐发展。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和谐社会构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强区、富民。

(四)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布局为:“一城两园三带十基地”。

“一城”:打造关中东部最佳生态宜居中心城市。

“两园”: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西塬建材产业园。

“三带”:渭北平原产业带,重点发展葡萄、冬枣、生猪、奶牛及农副产品加工(故市镇—交斜镇农副产品加工带)和生态观光农业;城市近郊产业带,重点发展苗木花卉、蔬菜等;南塬产业带,重点发展核桃、猕猴桃、香菇、鸡鸽、奶山羊、建材等。

“十基地”:按照“南核桃、北葡萄、沿河两岸设施菜,南北羊、东西牛、中间笼养鸡、生猪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建设葡萄、核桃、蔬菜、猕猴桃、冬枣、苗木花卉、奶牛、奶山羊、生猪、鸡鸽十大产业基地。

(五)预期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2015年,辖区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GDP达到3620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 总收入达到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8亿元,年均增长25%。

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全社会R&D(研发)科技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5%。

中心城市和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2015年,渭南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建成关中东部最佳生态宜居中心城市,市区人口达到60万人(含高新区和经开区)。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力争达到60%。

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年均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年均增长20%。农村贫困人口较2010年减少一半,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

生态环境出现新景象。2015年,渭河干流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城市空气好于二级标准。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城市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镇绿化率达到40%以上,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到2015年,全区总人口控制在100万人左右。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中入学率达到90%。城乡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壮大城市经济

主动将渭南中心城市融入关中城市群和西安市半小时经济圈发展之中,把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一城五创”为统揽,以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城市管理、壮大服务业为重点,建设关中东部最佳生态宜居中心城市。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基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形象”为要求,全力配合市政府建设城市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热送气、中水回用、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力做好重大城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按照“整区规划、整村拆迁、整片改造、整街开发”的思路,完善拆迁政策,强化拆迁监管,规范拆迁程序,坚持依法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全力推进城市大拆迁、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2011年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十二五”期间,改造槐衙村、丰荫村、双王村、园里堡村、沋西村、李家堡村、韩马村、高田村、员张村、盈田村、车雷村、五里铺村、保丰村、西张村、农园村、毕家村、赵家院村、曙光村、张刘村、罗刘村、梁村、朱王村、八里店村、蒋家村、翻身村、毕家村、瓦塔村27个城中村,实施东入口区域改造、老城区旧城改造、老货运站片区改造、梅园新村片区改造、民生街改造、国贸片区改造、南京路片区改造、乐天大街片区改造、渭南市中心商业步行街等片区综合改造项目,完成建成区18个城中村改造,完成1.4万户330万平方米城中村民房拆迁,建设500万平方米以上的安置房、公租房、商品房及各类保障性住房。按照“综合配套、有偿自愿、逐步推进、分类实施”的思路,实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程,2011年底新增城镇居民6万人,2012年底达到10万人,2015年达到20万人,中心城市居民人口达到60万人。

李家堡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位于华山大街以南、渭花路两侧、陇海线以北,占地201.55亩,总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4.7亿元。

员张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位于西三路西、华山大街北,六、七组城中村改造占地94亩,投资6.5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

车雷村城中村改造:占地220余亩,投资5.1亿元,建设多栋高层及多层商住楼共32万㎡。

车雷村乐天生态住宅花园小区项目:占地44亩,总投资1.1亿元,建设多层住宅楼两栋,八层小高层综合楼一栋,十八层、二十六层高层商住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老城区改造项目:项目位于滨河大道以东,东至老城街与310国道交汇处,北起胜利大街,南到华山大街,投资50000万元,总用地面积约117公顷。

东入口区改造项目:东至西潼高速渭南东入口处,西至沋河,南至原西潼高速公路,北至朝阳大街东延伸段,规划占地181.5公顷,含朝阳大街东延伸段改造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

梅园新村改造项目:项目东至民生街,南至区委,西至西安路小学,北至东风大街,总投资17000万元,占地20.75亩,总建筑面积40901平方米。

东入口区域安置小区项目:项目位于向阳办保丰村,占地218亩,建设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安置楼,总投资23879万元。

老城区拆迁安置南小区:项目位于华山大街南侧,滨河大道西侧,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98000平方米,建成11栋住宅,总投资19000万元。

丰荫安置小区:北靠渭河大街西靠渭清路的规划区内,建设22幢6层砖混住宅楼面积10.6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

渭南市老货运站片区改造项目:项目西起前进路,东至北塘路,南起人民街、西南京路,北至胜利大街,项目占地520亩,建设规模6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

渭南市中心商业步行街区域综合改造项目:项目东至北塘,西至天斗宾馆、市副食公司,南到东风大街,北到人民街,占地约450亩,总投资约20亿元。

前进路北段东侧区域改造项目(槐衙小区):项目西起前进路,东至解放路,南起五马路,北至310国道,总用地1043亩,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用于4个村25个村民小组2901户10870人的安置房及商品房开发建设,总投资250000万元。

仓程路住宅小区:项目位于仓程路西侧渭河大街南侧,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2500余套商住房及约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总投资50000万元。

民生街改造安置:项目位于民生街,投资30000万元,拓宽改造民生街,征地200亩,拆迁80户,2万平方米安置被拆迁户。

沋西七、八组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沋西村7、8组,总投资5亿元,建20层高层5栋。

盈田一组综合楼项目:项目东邻杜化路,西临村民住房,南临市人行,北临东风大街,建设一栋六层框架结构综合楼,建筑面积10500㎡。盈田二组商住楼项目:项目位于西五路北段东侧铁路支线南侧,建设框架结构商业楼一栋,砖混结构住宅楼3栋,板式商住楼一栋,总面积1263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

盈田三组商住楼项目:项目位于西五路中段,建设1栋12层框架结构商住楼,1栋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总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盈田四组商住楼项目:项目位于仓程路北段,建设2栋多层框架结构综合楼,总面积190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

专栏3 临渭区“十二五”城市建设项目

盈田十一组商住楼项目:项目位于西五路中段,建设1栋12层框架结构商住楼,4栋6层砖混结构,1栋3层框架结构商业楼,总面积28000平方米,总投资4057万元。

盈田和谐小区一期项目:项目东邻三贤路,西邻六泉路,南邻东风大街,北邻西南京路,项目占地105亩,一期启动两块宗地,投资3000万元。

北欧青年城二期工程:项目位于金水路北段,建设一栋多层框架结构商住楼,总面积18652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

金水人家商住综合楼项目:项目东邻二黄局,西邻金水路,南邻朝阳大街,北邻三组村民住宅,建设一栋框架结构18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17607.7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

华山大街东段改扩建:项目西至沋河,东至西潼高速东入口处,设计道路全长2942.2米,主要包括朝阳大街东段扩宽、310国道连接段和沋河桥改造工程,总投资26121万元。

海兴水岸新城项目:项目位于民生街东侧,尤河西侧,三马路东段南侧,建住宅楼面积约9.3万平方米,总投资17165万元。

就业训练教学楼及住宅楼:项目位于乐天大街东段26号,建设6层教学楼,18层框架结构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

艺华综合楼项目:项目位于前进路中段西侧,建设一栋12层框架结构综合楼,总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

锦花综合楼:项目位于站北路,占地1.8亩,建设4500㎡综合楼,总投资500万元。

华清园小区:项目东临天斗宾馆,西临副食公司,南临西南京路,北临老火车站,投资5000万元,建设5幢多层商住楼。

凯荣小区:项目位于西潼路中段,渭花路西,占地5.41亩,总面积24000㎡商住楼,总投资3800万元。

青中园小区二期工程:项目位于北塘巷,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16层复合商住楼。

临渭区廉租房建设项目:青青家园:项目位于渭花路南段,占地86亩,建筑面积11万m2,总投资12000万元。民生园:项目东北邻陇海铁路、西邻高田村、南邻国粮储备库,占地30亩,建廉租房5万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

陕西省卤阳湖管理所建设项目:项目位于渭南市看守所北侧,投资16000万元,建设办公楼、看守所牢房等基础设施。总占地169.79亩,总建筑面积51430平方米。

渭南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投资2300万元,建设日转运生活垃圾300吨的垃圾中转站4座。

渭南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沥液处理项目:总投资2330万元,建设占地10.013亩,日处理渗沥液100吨的处理场一座。

加快城市创建步伐。深入推进“一城五创”活动,“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创业型城市和低碳城市。围绕创建标准,城乡联动,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围绕中心城市60万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保障城市居民都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

加快发展城乡服务业。按照“城区国有集体企业退二进三、临街地段拆旧建新、城改项目配建商业设施、片区改造开发商业街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配合市政府建成渭南行政商务区、五星级酒店等重点工程和渭南博物馆、名人雕塑、特色建筑等一批延续历史、传承文化、保护遗产的标志性工程。招引各类投资商参与城市开发,打造国贸商厦--信达广场--恒基商业中心、仓程路--乐天大街十字新商业中心、乐天大街--民生路十字机电城商业中心、渭南世纪贸易中心等商业圈。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信息咨询、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家政保洁、医疗保健、托幼养老、文化娱乐、职业介绍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事务及广告设计、创意装饰等中介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拓宽服务业领域,发展新业态,建立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

信达南北商业街项目:项目东临世纪城住宅区,南临朝阳大街,西临台湾大润发超市、城市运动公园,北临东风大街。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

台湾大润发超市项目:总投资4.8亿元,占地18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

渭南世纪贸易中心项目:项目位于东风大街中段,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49358平方米。

金阳义乌小商品步行街项目:项目位于原城区货运专线区,规划全长900余米,宽16米。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41625平方米,总投资6630万元。

凤凰国际酒店:项目位于原凤凰宾馆原址,总投资25000万元,占地15.7亩,建筑面积6万平米。计划建26层国际大酒店1幢,31层公寓式住宅1幢。

华阳时代广场项目:项目位于东风大街中段(解放街道办事处东邻),占地24亩,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项目由三栋高层组成。1、2号楼为32层,3号楼为16层,总投资2.5亿元。

城东交通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民生路北段西侧,310国道南侧,车雷大街以北,沋西村四组以北,占地120亩,总投资3000万元。

渭北葡萄产业园交易大厅项目:投资9700万元,项目占地60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建设交易大厅、物流中心,保鲜储备库、分级包装车间、办公大楼及电子商务等附属配套设施。

“两园一中心”框架建设:(1)渭北农副产品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项目:项目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37100平方米,年可储存商品2000万件,冷藏果蔬12万吨,总投资9800万元。

(2)站南渭南商贸物流园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30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

(3)下吉渭北葡萄保鲜物流中心项目:项目位于渭北葡萄产业园,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6580平方米,总投资1.49亿元。

3个“双百”市场建设项目:(1)曙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位于滨河大道沋河桥北,占地90亩,投资9000万元;(2)辛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50亩,投资3000万元;(3)渭北葡萄产业园葡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位于临渭区下吉镇,占地100亩,投资5000万元。

渭南机电园(曙光4、5组改造):项目位于民生街中段,曙光4、5组,投资30000万元,占地200亩,经营机电业等。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投资3000万元,根据优势产品和市场需求,在全区重点发展15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信息灵敏、运行高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区建设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服务站。

滨河农贸市场:拆迁现襟沋路蔬菜市场,投资24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专栏4 临渭区“十二五”城市服务业建设项目

调发展的格局,构建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开放型的大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突出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等设施网点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创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推动家政服务、托幼养老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国贸都市住宅花园等一批精品宜居小区,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工程,重点建设曙光、辛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渭北葡萄产业园果品批发交易市场3个“双百”市场,临渭农机特色物流园和襟沋路等15个标准化蔬菜、花卉、水果、农资和农产品展示市场。到“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

专栏5 临渭区“十二五”旅游业建设项目

天留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园区景点、服务、管理设施、道路。

华夏生态园建设项目:投资30000万元,发展林木5000亩,星级宾馆、楼台亭阁等。

慧照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2200万元,慧照寺街工程、寺内建筑完善。

寇准墓园开发建设项目:投资4000万元,寇准雕像、展览厅、服务设施。

白氏祖茔开发建设项目:投资2500万元,展室、雕像、服务设施。

焚书台保护开发: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恢复原貌性景观及建设保护设施。

六姑泉保护开发:投资1100万元,建设保护设施及周围景观开发和观光园林生态区,总建筑面积140000平方米。

庆安寺塔保护:投资600万元,建设文管所、厢房及院落扩建,院内绿化,排水、防雷设施。

步寿宫遗址保护:投资500万元,成立文管所,进行田野考古。

文庙大成殿后续保护工程及开发建设:投资1200万元,进行大成殿的油漆彩绘,展厅、厢房的建设,消防、技防设施建设,外围环境的绿化等。

渭南生态物流产业园民俗展示休闲观光项目:投资36000万元,建设以渭南民俗特色的休闲旅游娱乐中心。

渭北葡萄产业园旅游观光项目:依托渭北20万亩葡萄产业园项目建设,建设关中最大的平原田园风光景观带。制定详细的葡萄产业园旅游观光项目专项规划,将采摘品尝、生产体验、田园观光、休闲娱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生态观光旅游。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按照南自然、北人文的发展格局,以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和特色食品为主,大力发展自然山水生态游、人文景观文化游、红色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游,壮大旅游经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实施渭北生态农业观光游,扶持航天测控博物馆、秀龙山生态休闲旅游中心、石鼓山森林公园、天留山森林公园、华夏生态园、三贤故里等一批山水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城乡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优化提升特色农业。优化农业布局,按照塬区沟坡浅山台阶地发展核桃杂果,塬面发展苹果、猕猴桃、香菇,渭河两岸、沋河川道发展时令蔬菜,渭北东部地带发展酥梨、棚瓜、蔬菜,渭北西部地带发展优质粮棉、冬枣、葡萄、奶牛养殖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增收、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倍增和设施蔬菜建设等六大农民增收工程,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十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百万头生猪大区项目:投资3880万元,建成出栏百万头生猪基地,建成三个良种猪繁育场,存栏达3000头以上,建成存栏达30000头的重点镇10个,存栏达3000头以上的重点村110个。

5万头奶牛建设项目:投资600万元,建成5万头奶牛基地,建成存栏达500头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以上,存栏达1000头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以上,存栏达300头的养殖小区40个以上。

20万只奶山羊项目:投资500万元,建成20万只奶山羊基地,建成存栏达2000头以上的规模场5个以上,建成存栏达1000头以上的规模场12个以上,建成500头以上的规模场30个以上。

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投资2700万元,建设红堤葡萄、猕猴桃、冬枣、芦笋、马铃薯等19个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改善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投资850万元,新修机井配套10眼,衬砌渠道15000米,硬化机耕路15000米,土壤改良5000亩,装配改造试验室培训室48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及种子检测车等48台套(辆)。

临渭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4608.2万元,在塬区退耕还林镇等8镇办225个村,建设基本口粮田13.6万亩;沼气池、太阳灶、节柴灶16821口;发展特色经济林5.5万亩,特色养殖基地1个;农民技能培训2460人次;补植补造4.69万亩。

葡萄产业园秸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投资1300万元,新建厌氧消化器2800m3、青贮池4500m3等设施和供气管网工程。

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在闫村镇申郭村源泉乳业有限公司、渭南燕氏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畜牧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新建发酵塔、贮气、输气管网等设施,配套购置相关设备仪器。

专栏6 临渭区“十二五”农业建设项目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投资1713.9万元,装备区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区域试验示范基地和村级服务站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投资400.17万元,新建标准实验室617.43m2,购置设备105台套。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投资450万元,抓好1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总投资110万元,装备区级信息中心和丰原、阳郭、下吉、官路等4个镇信息站及15个村级信息点。

农民技术培训中心:投资550万元。新建农民技术培训大楼1幢,配备培训、电教、办公设备。

良种补贴:每年实施小麦良种补贴8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60万亩、棉花良种补贴10万亩。争取中省补贴资金1500万元以上,5年共争取资金7500万元,实现良种全覆盖。

粮棉高产创建:每年组织实施2个小麦高产创建项目、2个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和1个棉花创建项目。

渭南燕氏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投资401万元,建设容积600m3 的厌氧+240 m3的储气一体化1座及配套设施。80GF沼气发电机及余热回收系统1套。

渭南光大有限责任公司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投资440万元,建设容积600m3 的厌氧+240 m3的储气一体化1座及配套设施。80GF沼气发电机及余热回收系统1套。

临渭区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440.59万元,改建检验检测培训室、种子库等866m2,,晒场3200m2。新建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基地1万亩。新打并配套机井5眼,硬化田间道路4400m,衬砌灌溉渠道5500 m,修复排碱支沟6600m,新增变压器1台,配套电力线路1200m。购置仪器设备139台(套)。机械化秸秆化秸秆还田项目:投资6700万元,在渭北灌区9个镇实施,购置玉米秸秆还田机300台、旋耕机300台、玉米硬茬播种机1000台。

秸秆生物质能利用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建设8处500立方米秸秆沼气站及1处生物发电项目,年处理秸秆18万吨。

秸秆饲料加工项目:投资1300万元,在田市镇和桥南镇建设青贮池3600立方米,大型铡草机,切草机,揉碎机等。

移民开发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投资565万元修建农田水利项目45个,投资1900万元修建交通道路项目90个,投资750万元实施生产开发项目35个,投资350万元进行科技培训。

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152万元,其中投资1086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工程71个,衬砌渠道26.1km,新打及修复机井78眼及配套,铺管23.2km;投资2066万元,实施县乡村道路建设,改造道路69条,长86km。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约42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3个,搬迁人口4371人。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01万亩。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扩大优质粮食面积,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55万吨左右,确保粮食安全。建设20万亩葡萄生产基地(以下吉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官底、吝店等镇)、2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阳郭镇、桥南镇2大核心区,辐射带动崇凝镇、丰原镇、三张镇、闫村镇、向阳办、站南办等重点区,沿山沿坡形成核桃集中生产区)、2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两带一区”,即渭北设施瓜果菜产业带、沿渭河设施蔬菜产业带、沋河川道板块蔬菜经济区)、6万亩猕猴桃基地(建设向阳办、丰原镇、三张镇3大核心区)、万亩设施冬枣基地(建设下吉镇、故市镇、官道镇三大核心区)、万亩花卉基地(建设向阳办核心区)、5万头奶牛基地(建设官道镇、官底镇、下吉镇、辛市镇4大核心区)、20万只奶山羊基地(建设阳郭镇、桥南镇、官底镇、下吉镇4大核心区)、百万头生猪基地(建设丰原镇、阳郭镇、官路镇、故市镇、交斜镇5大密集养殖区)、500万只鸡鸽基地(其中100万只绿色土鸡、10万对肉鸽)(建设阳郭镇、丰原镇、崇凝镇、交斜镇四大核心区)。积极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3万吨、6.3万吨、13.5万吨,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占比提升到40%以上,把我区打造成为渭南中心城市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箱子”、“肉铺子”、“花盆子”和西安大都市的“大厨房”。

打造全国第一葡萄产业基地。按照“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端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把渭北葡萄产业园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全力做好园区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000亩核心区、1000亩优质葡萄生产示范区、加工贮藏商贸区建设,加快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实施万吨果品贮藏项目和葡萄美食一条街工程,组织举办好渭南葡萄节和2011年第十七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把葡萄产业园建设成为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及观光旅游区。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积极扶持燕氏禽业、鸿福猪业、神农奶牛等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从耕种、管理、生产、加工到包装、认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50个以上。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技110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建立完善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农副产品促销工作,在发达地区设立农副产品销售窗口,提高我区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打造陕西农机强区。“十二五”末,全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做强中心城市、发展集镇、建设新村”的发展思路,以撤乡并镇为突破口,制定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渭南--华阴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区和中心集镇聚集,形成产业、人口、就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积极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支农惠农体系,实行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倾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强南塬帮扶工作,实施整村搬迁和产业扶贫工程,促进塬区脱贫致富。

下吉镇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慧照大道、三贤文化大道建设和双官路、渭阳路综合改造项目、慧照大道商业中心开发项目、旅游观光公园建设、水上乐园开发项目、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集散物流项目,配套建设道路、排水、照明、通信及绿化等基础设施。

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共铺设管道300余公里,修建污水处理厂13座。

阎村建材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2000万元,建设园区道路、排水36公里,及照明、绿化等基础工程。

三张小型企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5000万元,建设园区道路、排水21公里,及照明、绿化等基础工程。

专栏7 临渭区“十二五”城镇建设项目

加速城镇化进程。制定和完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市区为依托,以中心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人口规模5万人、经济总量10亿元为目标,加快下吉镇、辛市镇、故市镇、吝店镇、阳郭镇、闫村镇、桥南镇等重点城镇建设。重点建设城镇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气、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城镇二、三产业,以业兴镇,以镇带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建立完善城镇项目建设运营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重点将下吉镇打造成陕西省重点建设示范镇和经济强镇、生态农业观光和文化旅游名镇、渭北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把闫村镇打造成以中小企业创业为重点的城镇;把桥南镇打造成以航天探秘游和周末休闲游为主的特色旅游镇;把交斜镇打造成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食品加工镇;把辛市镇打造成新型工业重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社区。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行政村合并试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按照工业企业统一进园区的要求,全力支持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依托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实施工业振兴工程,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食品加工园、西塬建材产业园。扶持建材、冶金、医药、食品加工等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升级,突出抓好新秦金属镁、红旗水泥制品和崤山水泥的扩能改造。以青啤渭南分公司和海天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以雪龙海姆和华仁制药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医药;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发展工程,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重点加大对外贸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外贸出口水平。积极发展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末,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

(五)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安全饮水、供电、通讯能力和水平,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县乡公路新改建项目:投资9600万元,新建闫崇路、来牟路、程崇路、四新路等县乡油路96公里。

县级公路升等改建项目:总投资87678.5万元,升等改建(三级升二级)渭桥路、张觅路(临渭段)、罕固路(临渭段)、官油路、赤铁路、渭花路共175.4公里。

乡级公路升等改建项目:总投资19388.96万元,升等改建(四级升三级)官底-满寨(东纵路)、朱陌路、杨刘-朱王、官底-高楼村、景贤-韩家、高家-党集、刁刘-赵家、徐家-巴邑、仓渡-侯家、陈家-陈滩、新风-赵村、西关-三孝、木张-北雷、新村-官路、光二-孝东、潼关寨-团结、庙合-钟南、吴章-北焦、贺家-西刘、顾家-巴邑、红林-同家、花园-综合、徐家-李坡、洞坡底-三官庙、紫郭-保王、贺田-沙王、马冢-铁王、北袁-西陈、兰王-三张、三官庙-张村、布大-大吉、慈安桥-崇宁、明星-詹家、贺田-大李、明星-三联、鱼市王村-官道粮站共242.4公里。

通建制村油路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2721万元,改建(砂石路改建水泥混凝土)丰原-灌子、申田-徐村、崇宁-严家、渭花路-岭西、康家-岭东、小阳路-牛角庙、干线-白家、川王-闫柳、寨子-铁杨等通建制村油路共90.7公里。

通村公路升等改建项目:总投资4900万元,升等改建(等外升三级)马铁路-油王水库、三张镇-李庄村、芦王-西王村、春光-北焦、午赵-仓渡、南焦-仁李共49公里。

危桥改建项目:总投资3862万元,改建马铁路何刘桥、西纵路排碱沟桥、渭花路史家漫水桥、阳三路洪河桥、焦赵路革命桥、朱陌路排碱沟桥、张觅路惠丰桥、交孝路新寨北桥、渭花路宋家沋河桥、赤铁路稠水河桥、赤铁路沋河桶张桥、赤铁路桥南西桥、赤铁路贠阳桥、赤铁路北董桥、大兴村桥、小钟寨桥等梁桥、拱桥、双曲拱桥共331.5米。

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项目:总投资2433万元,改建三联村道路、丰原-定王、崇宁-王尧、线王-宋家、崇宁-靳尚、崇王路-郭村、渭桥路-田村寺、靳家堡-隐村、五星-樊庄、渭桥路-斗田、崇宁-樊庄、秦阳-双马、郭家-严家、渭桥路-杜家、渭花路-北尧、天留山道路、桥库路-拾家、阳三路-柳沟、阳三路-胡寨、阳三路-南庄、牛寺庙-白岩寺、阳三路-樊犁、员阳路-谷李、辛赵-西王、员阳路-寺南、阳郭-白咀、关环-灵阳、员曲-王明、员曲-东坡场、马铁路-韩家、马铁路-定李、兰三路-西洛、镇北路-于家、渭兰路-西王、渭兰路-罗家共81.1公里。

国有农林场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12789万元,新改建员阳路-谷李、辛赵-西王、关环-西刘、员阳路-寺南、阳郭-白咀、关环-灵阳、员曲-王明、员曲-东坡场、渭兰路-常远子、天刘-平和、平和-曹峪、寺峪口-段李、黑张口-杨魏、天留山道路、桥库路-拾家、双合-岭西、花月路、花小路、花大路、沿山防火路、箭王路共160.3公里;投资11615万元改建桥梁31座731米,涵洞65座。

产业园区公路建设项目:投资504万元,改建13条连接工业区农村道路,共16.8公里;投资645万元,改建8条连接果业基地农村道路,共21.5公里;投资2900万元,新建连接建材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天留山秀龙山道路共29公里。葡萄园区道路:总投资800万元,新建七条二级道路5.2公里。

客运站、治超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130万元,新建客运站点5个,占地17.5亩;投资3000万元新建二级物流中心三个,占地30亩;总投资3080万元,新建农村公路养护站8个,占地15.5亩;总投资3000万元,新建治超站6个,占地18亩;投资1540万元购置压路机、挖掘机、电子称重等设备。

交通信息化设备:投资5250万元,配备电脑、电子警示设施、电子监控设施,建设农村客运智能管理中心和电视电话会议室。

安保工程建设:投资5150万元,对渭花路、渭桥路、兰三路、马铁路、朱陌路等增设警示桩、标志、加砌护坡。

专栏8 临渭区“十二五”交通建设项目

加快交通路网体系建设。配合建设大同--渭南--西安高铁、西南、西包铁路扩能改造、咸阳--渭南、西安--运城城际铁路,西安大环线,渭南--玉山高速公路、108国道改线,渭南主城区--富平--卤阳湖开发区--华州区--华山景区快速干道和渭南--大荔--澄城县际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完善渭南中心城市环城路网。完成渭花路(渭南--花园)、渭桥路(渭南--桥南)等县乡公路的升等改造,完善区域内公路路网结构。“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500公里以上,通村公路、桥梁涵洞及其它道路200公里以上。加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管护,实施危桥改造,完善公路安保设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交通条件。

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程家水源地、城市傍河水源地、沋河水库加坝加闸等水源工程,沋河堤防加高培厚、沋河下游和赤水河防洪保安治理等防洪工程,交口抽渭灌区改造、箭峪水库灌区改造、渭北排碱沟改造等灌区改造工程,渭河流域、沋河中上游综合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渭北节水灌溉等小型水利工程,建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渭北18万人饮水问题,到2012年底前基本解决渭北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制定渭北排碱沟改造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解决渭北排涝问题。

专栏9 临渭区“十二五”水利建设项目

程家水源地工程:投资2600万元,建水厂一座,在程家地区沿渭河南岸6.5公里范围内新打机井25眼,铺设输水管道32.5km。日供水6万t。

城市傍河水源地:投资1690万元,在沿渭河罗刘-渭河上涨渡大桥段新打机井32眼,铺设输水管道35.1km。

沋河水库加坝加闸工程:投资19200万元,从清峪水库、箭峪水库引水,引水管线13.63km;沋河水库大坝加高培厚,溢洪道加闸。

箭峪水库向城区供水工程:投资13200万元,新建管道30.4km,水厂一座。

十三座小二型水库联合向城区供水工程:投资14800万元,铺设管道79.9km,修建水厂一座。

简峪水库向东塬供水加压站:投资2200万元,新建水处理系统、加压站、供水管网。

箭峪水库加坝加闸:投资3500万元,大坝加高培厚、溢洪道加闸,年新增供水量216万m3。

农村安全饮水:投资20000万元,规划建设供水工程86处,新增供水能力2852m3/d,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渭北饮改水工程更新改造:投资16000万元,新建机井4眼,更新机泵41套,管网282.86km,改造加压泵站8座,维修工程309处。解决40万人饮水。

沋河下游防洪保安治理工程:投资4600万元,沋河水库大坝-西潼高速公路段清淤40.5万m3,按二级标准新修堤防3.856km。

临渭区沋河提防加高培厚工程:投资1170万元,沋河库区段按二级标准加高培厚堤防4.54km。

赤水河下游防洪保安治理工程:投资1750万元,赤水河下游310国道-老系统公路段清淤18万m3,按四级标准新修堤防1.54km。

防汛抢险道路建设:投资1150万元,改造田家、西白、苍吝、明前防汛抢险道路4条,新建朱王、沙王防汛抢险道路2条,总长9.17km。

临渭区交口抽渭灌区改造工程:投资11400万元,规划涉及灌溉面积30万亩,改造、衬砌渠道630.29公里,改造、完善6021座渠系建筑物.年增产效益37500万元。

防汛物料库建设:投资306万元,新建防汛物资储备库3000平方米。

箭峪水库灌区改造工程:投资900万元,规划衬砌渠道65公里,改造、完善565座渠系建筑物。涉及灌溉面积3.6万亩。

渭北排碱沟改造工程:投资68000万元,排碱沟清淤46.79km,改造建筑物875座。

小二型水库节水灌溉工程:投资4100万元,在西王水库、油王水库等十三座小二型水库恢复、新建抽水站13处,新建灌溉输水管道,建设输水暗管灌区。

恢复交口灌区6处小高抽:投资1280万元,恢复泵房及抽水设施,改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临渭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000万元,规划坡改梯工程113hm2、水保林216hm2、经济林671hm2、新建蓄水池30座、修筑沟头防护2.2km、新建生产路25km。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400万元,对西王水库、油王水库等十三座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临渭区沋河中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7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8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808hm2,营造水土保持林3100hm2,经济果林面积40hm2,人工种草200 hm2,封禁治理1260 hm2, 修筑沟头防护15km,生产道路30km,谷坊10座,水窖8座。

渭北节水灌溉工程:投资2800万元,在龙背、信义、孝义、辛市实施节水灌溉5.16万亩。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梯田建设工程临渭区稠水河项目区治理工程:投资5200万元,建设梯田3833.4hm2,营造水土保持林56 hm2,营造地埂林草防护2 hm2,建设生产道路66km,水窖152座。

秦岭北麓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监测站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建立监测站1处、移动监测站1处、监测点26处,径流小区2处。

临渭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投资80万元,建设水生动物疫病检疫试验室。

陕西省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临渭区项目:投资1400万元,规划治理坡耕地933 hm2,建设田间道路30km,修建水窖30座。

临渭区水产品监测站:投资75万元,建设水产品检测试验室。临渭区渔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5万元,办公楼、执法车辆、检测设备。

临渭区大鲵养护保护工程:投资60万元,建立大鲵生态保护区1个,建设大鲵养护基地2000m2。

休闲渔业产业项目:投资400万元,新建池塘200亩,休闲场所2000m2。

标准化池塘建设:投资240万元,改造宜渔荒滩荒水30 hm2,新建标准化池塘20 hm2。

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投资600万元,对29眼地下水监测进行信息化建设。

小型水库旅游观光建设:投资4650万元,对西王水库、油王水库等十三座小二型水库进行坝体绿化,建设坝后养殖、垂钓休闲设施及水电路设施。

加快电网改造。强化主网和输电线路建设,切实增强用电保障能力。加快110kV高压配电网工程、10kV中压配电线路工程、中压配电站工程、农网35kV及10kV输配电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用电保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以建设“数字临渭”为目标,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和信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宽带接入城乡全覆盖。积极发展城市安全监控网络,加快建设政府信息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专栏10 临渭区“十二五”电网建设项目

1、城区:110kV高压配电网工程:总投资4100万元,新建闫村输电变电工程,从330kV渭南变给110kV闫村变新出1回电源线路,新增2×31.5变电容量。

10kV中压配电网工程:总投资16100万元,新增韩马西线路、北阎线路改造、新建尤西北线路、五马路公网、渭河线路改造工程、渭白西线路、韩马东线路、北环中公网、金水路公网、滨河大道公网、站前公网、杜化路公网、解放公网延伸工程、胜利中公网、关环公网、北环东公网、秦裕公网、职教城配I公网、张义公网、白杨线路、职教城II公网、东风III线路、崇业公网、敬贤大街西公网、华山大街公网、西盛线路、敬贤大街东公网、南环公网延伸工程、北环西公网、沋槐公网、前进线路、产业园南环公网、西延公网、产业园公网“手拉手”工程、二期配网自动化项目工程、三期配网自动化工程、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四期配网自动化项目工程、五期配网自动化工程、配变台区标准化改造、新增柱上接地保护开关、老旧丝具更换、隔离刀闸更换、新增配变、配变增容、0.4kV支线改造。

中压配电站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新建#8开闭所(位于站北街东段,出线10回;电源线路建设,由110kV城区变出线,新建架空线路1km,新建电缆线路1.5km.),辛市II开闭所(位于兴渭路与三贤路十字西南角,出线10回;电源线路,新建电缆线路3km.) 新增环网柜每年3台(城区2台,辛市1台)。

2、农村: 农网35kV及10kV输配电工程:总投资50090.7万元。农网35kV输配电网工程,投资22413.6万元,包括巴槐线路改造、华任线路改造、伏家变输变电工程、信义变输变电工程、丰南变输变电工程、官道变输变电工程、阳郭变输变电工程、闫村变输变电工程、孝义变输变电工程、吝店变输变电工程、官路变输变电工程、队其他运行10年以上35kV线路10条,共计63.2公里进行改造等;农网10kV输配电工程,投资27677.1万元,包括新建北闫线、闫村北线、三张线、丰塬线、桥南线、花园线路、新建大吉II线、辛市I线、固市、闫村各支线改造、新建龙背I、龙背II线路、新建箭峪、丰塬I、桥南I、河西、丰塬支线改造、固市支线改造 、官道支线改造、李阳线及支线改造、官底支线改造、官南支线改造、桥南支线改造、凭信支线改造、辛市支线改造 、兴王线及支线改造、周家支线改造、南市支线改造、新建田市I、田市II、官底线、龙背线及支线改造、苍渡线及支线改造、箭峪线及支线改造、允曲支线改造、下吉、官底、左家支线改造、大吉支线改造、II区、III区线改造、相桥线及支线改造、孝义线支线改造 、阳郭线路改造、大三线路改造、官北线路改造、中心I、II线路改造、新建田市线路、崇宁线及支线改造、吝店线及支线改造、柳园支线改造、明星支线改造及配套设施等。

(六)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强生态建设。以“国土增绿、群众增收”为目标,以重点区域绿化、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培育壮大南塬核桃产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市景观林、城区公共绿地、环境绿化带建设。加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好生态林、防护林,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千里绿色长廊、城乡绿化美化等重点区域绿化步伐,形成贯穿全区的生态绿地走廊,构建“南塬核桃、城郊苗木花卉、渭北生态用材兼顾”的现代林业新格局。

专栏11 临渭区“十二五”林业建设项目

临渭区二十万亩早实核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在南塬新建核桃产业10万亩,使全区核桃产业达到20万亩,有效带动塬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渭南千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投资930万元,以向阳办毕家、翻身两村河滩地为基地核心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1000亩,培育花卉苗木300余万株。

天然林保护工程:投资45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三北防护林工程:投资61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投资2818万元,新建核桃经济林5.5万亩。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建设项目:投资264.8万元,完成退耕地补植补造4.69万亩。

临渭区亚行贷款林业生态发展项目:投资1280万元,新建核桃生态林0.89万亩。

临渭区千里绿色长廊建设项目:投资600万元,完成境内连霍、西潼等重点区域国、省道路63公里的绿化建设任务。

实施“三化一片林”建设工程:投资600万元,绿化生态村30个,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临渭区2011—2015年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总投资3440万元,完成森林间伐、修枝、割灌、抚育及抚育剩余物处理、林区简易作业道修建。

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3958万元,完成林区阻隔系统、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新增防火器械、专业扑火队伍建设。

陕西省临渭区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690万元,建立临渭区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机构,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

西部地区森林公安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8万元,新建625m2森林公安办公场所。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点对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闭环保不达标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回收利用型循环产业和节能新产品,实施环保材料、保温墙体、绿色装饰、节能建筑及废弃物转化利用工程,大力推行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新能源的应用,倡导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

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流域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积极推广畜--沼--果(菜)生物循环模式。“十二五”期间,新建农村沼气池10000口,配套三改10000户,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2.5万口。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卫体系,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整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33所示范幼儿园建设,农村每个镇建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等项目,新(扩)建、加固校舍60万平方米。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推进高中教育进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城区规划新建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5所。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中学建设项目、技工学校综合楼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技能。2013年建成“双高普九”县区,2015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

专栏12 临渭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建设项目

33个幼儿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6900万元,在全区各镇办新建33个幼儿园教学、办公、宿办用房等。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投资102310万元,在全区各镇办新建64个中小学的教育、办公、宿办用房等。

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42226万元,实施80所学校改扩建,共新建校舍556869平方米,体育馆16000平方米,体育场420100平方米,加固校舍54735平方米。

渭南西北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总投资23000万元,建设教学、办公、宿办用房等46717平方米。

集才职业教育集团:总投资5200万元,建设教学、办公、宿办用房等20600平方米。

陕西省渭南技工学校:总投资4600万元,建设教学、办公、宿办用房等15600平方米。

向阳办西张小学教学楼:该项目位于渭崇路以西,规划路以南,教学楼占地500平方米,建设3层框架结构教学楼1500平方米,投资225万元。

双王办丰荫小学教学楼:该项目位于三贤路以东,渭河大街以北,教学楼占地768平方米,建设3层框架结构教学楼2273平方米,投资409万元。

站南办韩马初中公寓楼:该项目位于站南办韩马初中院内,教学楼占地1058平方米,建设3层砖混结构公寓楼3175平方米,投资381万元。

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有重点的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引进、开发、应用一批关键技术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提高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在城市管理、现代服务、污染控制、重大疾病防治、资源利用等领域,加快引进智能化、信息化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到55%以上。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新农合制度,到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8%以上,实际补偿标准提高到70%;加快区级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扩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三统一”;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和区镇一体化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达到人才强、技术强、设施强、服务强的卫生强区目标。

渭南市第一医院门诊楼项目:投资8400万元,新建13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门诊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13500m2;完善配套设施和诊疗信息化网络建设及医疗器械投资。

临渭区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服务楼项目:投资2200万元,新建12层框架结构业务楼一幢,面积6480m2;快速监测,取证、检验设备等80台件。

临渭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楼项目(含中医科):投资4200万元,32所卫生院每院新建砖混结构业务楼一幢,面积800m2;总建筑面积25600m2。配置计算机、紫外线消毒车等设备。

渭南市临渭区中医骨伤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投资2800万元,新建12层双面框架结构门诊综合楼一幢,面积8000平米,完善配套设施和诊疗信息化网络建设及医疗器械投资。

临渭区农村卫生改厕项目:投资1500万元,1万户农村居民旱厕改建卫生厕所。

临渭区中医医院住院楼项目:投资6200万元,新建10层框架结构住院综合楼,面积10000m2。设备能力配套65台件(500万元)。

临渭区卫生学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楼:投资3400万元,新建框架结构培训楼一幢,建筑面积16030m2,配套微机400台,多媒体电教设备20套(300万元)。

临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项目:投资1100万元,新建双面一框五混结构业务楼一幢,面积2400㎡ 。完善计算机等其它检验、监测设备(60余部件)。

临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项目:投资2250万元,新建6层双面框架结构结核病防治综合大楼一幢,面积6000㎡,完善医疗器械及检验、监测设备。

渭南市第二医院门诊综合大楼项目:投资4420万元,新建10层双面框架结构门诊综合楼一幢,面积12000m2 ;完善医疗器械及配套设施。

渭南市第二医院眼病专科综合楼项目(眼病专科医院):投资2160万元,新建9层双面框架结构眼病专科综合楼一幢,面积5000m2 ;完善医疗器械及配套设施。

临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干预中心服务楼项目:投资1750万元,新建双面一框五混结构业务楼一幢,面积2400㎡ ;完善计算机等其它检验、监测设备。

双王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项目位于双王街道,医院占地3.8亩,新建楼占地500平方米,建设三层框架结构楼一栋,总建筑面积1540㎡,投资339万元。

解放办二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项目位于西南京路,改建楼占地1000平方米,建设二层砖混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000㎡,投资160万元。

站南办良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项目位于良田街道,医院占地18亩,新建楼占地600平方米。建设二层框架结构楼一栋,总建筑面积1200㎡,投资264万元。

良田精神卫生综合服务楼:该项目占地18亩,新建楼占地900平方米。建设十层(含地下一层)框架结构楼一栋,总建筑面积9000㎡,投资3200万元。

人民办卫生服务中心:该项目位于渭南市四马路中段骨科医院院内,建设一幢四层框架结构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总投资264万元。

专栏13 临渭区“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项目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性别比,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全区人口符合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体育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公益性设施;积极发展文艺创作、民俗文化、影视音像、艺术培训等文化事业。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三农信息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及镇村文化站(室)、休闲健身场所等惠农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档案事业发展,建设区档案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专栏14 临渭区“十二五”文化体育事业建设项目

临渭区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项目。①临渭区图书馆:投资1000万元,维修改造,购置设备。②临渭区文化馆:投资1500万元,新建占地8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③临渭区东风电影院:投资600万元,改选翻新电影大厅。

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24个:投资580万元,每站占地19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

城镇影剧院建设16个:投资7200万元,每院占地5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临渭区博物馆展览馆:投资1200万元,占地10亩,建筑1500平方米。

临渭区渭北新区影剧院:投资1500万元,占地10亩,建筑1500平方米。

博物馆库房建设:投资400万元,占地5亩,新建1000平方米。

三贤纪念馆:投资2000万元,占地10亩,建筑4000平方米。

青年秦腔剧团排练场:投资200万元,新建排练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临渭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投资14500万元,占地150亩,塑胶遗产标准田径场,室内标准游泳池、体育馆及其他附属设施。

秦东皮影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投资1200万元,占地2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开发、制作、展示、培训、交流、演出。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1000万元,共200个项目,每项目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临渭区中心敬老院:投资1720万元,拟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设计床位360张,主要建设五保宿舍楼、综合楼及辅助设施建设。

农村文化室546个(其中495个村、51个社区):投资6500万元,150平方米建筑面积。

农家书屋546个(其中495个村、51个社区):投资1100万元,30平方米书屋。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基层点建设574个:投资1150万元,30平方米。

三贤文化园:投资8000万元,占地300亩,建筑工地面积20000平方米,白居易、寇准、张仁愿纪念馆,关中民俗馆、非遗展示展演馆。

农民体育建设工程546个村、社区:投资2180万元,占地3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篮球、乒乓球场地。

临渭区工人文化宫:投资4600万元,占地15亩,建设6层框架结构主体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1、2、3、4层为多功能厅,5层为职工培训中心,6层为图书室。配套建设篮球场、门球场、足球场、停车场等。

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为主,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市场,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务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的容量。加强就业培训,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就业能力。积极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到“十二五”末,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参保覆盖面,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到2015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居民医保19万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万人,各项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实施廉租房建设项目,建设廉租房1.2万套、60万平方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和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深入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建设,解决3000户贫困农民住房问题。到“十二五”末,全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

大力发展老龄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深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扩展老龄服务项目,全方位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加快区级中心敬老院和农村敬老院建设,规范民办敬老院管理。关注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建设,解决300户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所300张以上床位的综合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等服务。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完善领导干部轮流接访、下访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实现“十二五”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大解放,更新发展观念,凝聚发展共识,以思想大解放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形成举区一致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开放水平和知名度,在全区形成敢想敢干、敢于争先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能。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规范改制企业制度建设和促进企业重组增效,焕发企业活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权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制度。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机制和环境保障。

(三)招商引资,项目带动

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打造经济强区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我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积极策划编报以带动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产业项目、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工业项目、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的农业项目、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社会公共事业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突出抓好一批能够增加财源、增强发展后劲,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实一批、建设一批,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辖区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保持在100亿元以上,每年力争争取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国资、外资、民资并重原则,围绕中心城市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创税型、科技型、环保型、规模型的大项目、好项目,每年引进资金20亿元以上,引进上亿元项目3个以上。创新投融资体制,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提高吸纳资本的能力,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断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建设的能力。

(四)科技引领,人才支撑

围绕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壮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效能,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强区建设,到2015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85万人。整合区内培训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培养多层次人才。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提高党政人才执政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竞争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农村实用人才致富能力。重点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三三”人才开发工程、“十百千”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建立引进智力机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转变职能,优化环境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创新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权力运行、保障法律法规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推进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部门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建立完善投资和经营者投诉机制,健全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加快建立覆盖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社会信用征集系统、信用评价系统及失信惩戒机制,共同打造“诚信临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渭南市临渭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与名称 2010年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属 性

1、全区生产总值(亿元)125 285 16 预期性

第一产业 21.41 35 7 预期性

第二产业 46.21 104 15 预期性

第三产业 57.38 146 18 预期性

全区人均GDP(元) 14088 36200 预期性

2、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73 4 18 预期性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1.35[600]35预期性

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77.28280以上30预期性

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8.1714825预期性

6、非公有制经济比重(%)7075预期性

7、城镇化率(%)4755(力争60)预期性

科技8、科研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3预期性

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90约束性

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18]约束性

11、主要污染物

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10]约束性

氨氮[12]约束性

二氧化硫[5]约束性

氮氧化物[5]约束性

12、城镇污水处理率(%)80约束性

13、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0约束性

14、林木覆盖率(%)28.235约束性

15、总人口(万元)94.06100左右<6‰约束性

16、城镇登记失业率(%)3.24约束性

1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约束性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4954000019预期性

1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5651150020预期性

注:GDP为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表示五年累计数。人均GDP不含高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含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