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买球的网站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07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和谐渭南,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50亿元,较上年增长12%,创十年来最好水平。三次产业均衡发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3.6亿元、161.2亿元和125.2亿元,增长7.3%、13.9%和12%。全市工业增加值141.6亿元,增长14.3%;能源、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7.4%和30.7%,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7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8亿元,增长1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7,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1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2043元,增长8.6%。
  园区经济迅速崛起。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召开了全市园区建设现场会,出台了《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暂行规定》,着力引进建设了一批有利于产业优化、环境改善、财力提升的大项目,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通用飞机、京华机电、十冶重钢等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全年引进项目212个,总投资157.3亿元,当年到位资金40.6亿元,增长11.3%。年初确定的6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8.7亿元,24个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澄城群生电力、富平干法水泥、高新区液晶显示材料等2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蒲电三期、渭化“双甲”、澄城4A沸石等6个投资过5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建设。在项目的有力带动下,14个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5%,比上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渭南高新区工业产值增长37.2%。渭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入园企业达到25个。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澄城工业园、临渭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坚持“增收为本、规划先行、基础突破、尊重民意”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了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十大工程,重点抓了212个示范村,全市对“三农”的投入达24亿元,比上年增长54%。新建农村公路3009公里,完成投资9.8亿元,是过去10年的投资总和,其中通村公路2451公里,建设里程居全省第一。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户用沼气池1.58万口。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5%。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畅通“绿色通道”,协调收购资金,农业在多灾之年实现了增产增效。粮食总产201.2万吨,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棉花总产7.2万吨,创历史新高;果、菜、畜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均达到20亿元以上。发放惠农补贴2.67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71.8万人,劳务收入达33亿元。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房地产、物流配送等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城乡市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省级旅游重点项目华山御温泉度假村完成投资9000万元,花园别墅区对外营业。韩城古城、洽川湿地、少华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加快。精心组织“旅游黄金周”,成功举办《诗经》研讨会、公祭仓颉等宣传促销活动,全年接待游客692.5万人,旅游总收入21.4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5.7%。出台了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意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9亿元,增长33.5%。新增省级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4个。建成标准化农家店1240户,被商务部评为“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先进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35.8%。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市政重点工程26项,完成投资4.45亿元。“两桥两路”竣工通车,东风大街中段、胜利大街东段、老城街等17条道路改造完成,仓程路南段、站北路东段、金水路中段3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7.8公里,较上年增加一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垃圾处理厂主体完工,湭河公园向社会开放。火车站广场建设顺利,民生街区域改造启动实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6%,人行道硬化率达到99%,3条街道景观亮化全面完成。新建改建市场14个,取缔“五小”门店1675个。拆除临街违法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300余处,改厕4285个。理顺了环卫管理体制,提高了环卫工人待遇,实现了主干道全天保洁,街道社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城市大气污染指数、环境噪音平均值、烟尘控制覆盖率等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狠抓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增收节支,财政状况有效改善。46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新增地方财政收入6200多万元,争取国家提高了钼矿、煤炭、黄金资源税税额标准,新增资源税9000多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2亿元,分别增长36.9%和33.4%,增幅居全省前列。市级财政收入达3.43亿元,增长38.7%。争取各类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26.1亿元,增长48.3%,缓解了财政压力。全年财政支出40.6亿元,增长38.2%,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和谐渭南建设取得新成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增加收入、子女教育、看病就医等问题,和谐渭南建设扎实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9.8万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5.7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低保。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消除零就业家庭1371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12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7万人实现脱贫。认真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完成50.4万移民的“双核”工作。投入850万元为残疾人办实事,2.1万残疾人受益。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和11个县级医院传染病区、43所乡镇卫生院建成投用,154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了常见病和常用药品最高限价制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33万平方米,77万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资金2.2亿元。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4个,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增长13%。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渭河”牌尿素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尧峰”牌水泥、“白水”牌苹果等4个产品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4.93‰,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富平阿宫腔、澄城尧头陶艺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组织举办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11次。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关闭小造纸企业30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关闭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26个、非煤矿山102家,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大幅下降,是建市以来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时期。消化干部教师历史拖欠工资1亿元,清理拖欠工程款1.78亿元,妥善处置了华阴移民、大荔光华纺织厂职工等一批群体性上访事件。深入开展“平安渭南”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统计、电信、人防、地震、气象、老龄、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对出租车租价、水价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行听证,提高了决策水平。修订了《渭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1个专项应急预案、61个部门应急预案,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驻渭部队官兵,成功处置了“6?25”特大风雹灾害、华县滑坡灾害、黄河华原下延连坝路决口等突发事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完善了政府新闻发布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制度。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成功战胜多种自然灾害,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是我们倾力加大投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一年;是我们高度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齐抓共动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大项目较少,后续项目不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工业经济总量偏小,部分企业竞争力不强;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建设任务仍很繁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基础不牢固,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防汛、移民、安全生产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政府机关一些工作人员思想还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扎实。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0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渭南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格局,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特色旅游名市、文明绿色新市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3亿元,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3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9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0元,增长8%;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加快发展的诸多优势与机遇。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陕西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为我们争取项目和资金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我们连续数年狠抓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全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实现渭南经济的新跨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不断增强工业实力
  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壮大支柱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政府领导包联项目责任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着力抓好81个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12个上5亿元的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6.5亿元。加强协调服务,确保澄城董东煤矿等2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龙钢100万吨超细粉生产等53个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积极争取中省部门支持,力争66个重点前期项目部分开工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新机制,精心策划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组织参加第十一届“西洽会”,举办“外省驻陕办事机构、在陕投资企业联谊会”,组织小分队赴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上门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资金40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新兴产业,重点扶持20个产值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能源工业重点抓好电力企业扩能和煤炭资源整合,加快蒲电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三大矿务局扩产改造,地方煤矿单矿生产能力提高到9.6万吨,能源工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冶金工业重点实施好金堆城南露天矿开采、潼关中金公司金精粉冶炼、地质探矿及资源开发项目,冶金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化工业集中抓好渭化15万吨醋酸、金堆城20万吨硫酸、陕化4万吨丁二醇等8个重大项目,产值达到30亿元。建材工业重点抓好渭北小型水泥企业的关闭整合,支持富平光宇、蒲城尧柏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发展,建材工业产值突破8亿元。装备制造业重点实施蒲城通用飞机、北人印机生产基地、陕西压延扩产改造等重大项目,使装备制造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实施澄城烟厂技改项目,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地方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大力支持中省在渭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市热电厂、市金矿依法破产工作,全面启动中国十冶、陕西电梯公司等7户下划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争取黄工集团等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8亿元,增长15%。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科学布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全市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建立“一个中心五项制度”服务体系,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聚集。渭南高新区要加强与西安高新区的战略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大荔核心区、白水苹果产业园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优势,加快园区农业产业项目的升级增效。韩城龙门工业园、澄城工业园、临渭产业园等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培植产业群,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力争园区工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全面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严肃查处随意执法行为,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中小企业孵化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发展配套生产。完善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加强市信用担保中心建设,建立融资担保、法律维权、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切实优化投资环境。以强化社会信用、提高办事效率、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渭投资兴业。全面落实 “一把手”抓投资环境责任制、属地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纳税人评议职能部门制度,深入开展“规范执法、文明服务”活动,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下大气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乱罚款问题。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保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以28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为带动,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强果、菜、畜三大特色产业。稳定粮食面积,扩大优质专用粮生产,粮食总产保持在190万吨以上。推行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果品基地达到90万亩,优果率提高到65%。扩大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0万亩。抓好秦川牛、奶牛、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加强信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实施“百村千户万人农村科技致富示范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加快建设三鑫集团棉纺厂、八鱼油脂“双低”油菜籽、临渭豆奶粉、澄城玉米淀粉等重点项目,扶持丹麦欧福蛋粉、海升果汁、安德利果汁、路易食品等果蔬加工企业扩大生产,争取江苏雨润集团生猪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依托渭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澄城韦庄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和蒲城农化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建设。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品牌企业95个。
  集中力量为农民办好十件实事。捆绑使用各类资金,积极为农民办好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电改造、农田水利、扶贫开发、移民扶持、技能培训、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农村低保十件实事。投资12.5亿元,新修改建农村公路3815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652公里,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投资8000万元,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5亿元,改造城乡电网;投资1.1亿元,实施二黄、石堡川、洛惠、港口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搞好蒲城卤泊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建设项目区主干道和排水工程,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120个,实现7万贫困人口脱贫;加大移民扶持力度,发放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亿元;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农民5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2亿元,解决农村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30个,新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5个,使全市参合农民达到403.8万人;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使参保人数达到6万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5个百分点。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认真落实省上制定的“三奖三管六保障”政策,做好省管县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县市区项目建设、财政增长等主要指标的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园区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各县市区在全省综合考核的位次。全面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粮棉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畜牧兽医体制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以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建设特色旅游名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和旅游投融资办法,创新管理体制,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以华山、洽川、韩城三大景区为重点,搞好策划包装,加快构建环黄河旅游圈。华山景区要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投资1.34亿元,完成华山演艺广场、华麓景区道路、华山假日酒店、数字华山工程等建设项目,实施华山东线改造工程,建成华山御温泉度假村和陕西兵器游乐世界一期工程。洽川景区要加快实施整体开发规划,完成洽川自然生态园和西干道建设。韩城古城景区要完成旅游生态园餐饮中心、古城南门整修任务,建设旅游道路37.8公里。少华山森林公园建成营运。三大景区旅游收入占到全市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抓好临渭华夏生态园、富平陶艺村生态园、白水苹果人家等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积极开发农林观光、农事体验、康体健身、绿色餐厅、休闲垂钓等活动项目,大力发展假日休闲旅游。做好黄河主题文化公园、蒲城桥陵唐怡苑、大荔丰图义仓、白水方山森林公园、仓颉庙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建成渭南旅游网站,搞好华山论剑大型宣传活动,举办渭南旅游推介会、洽川文化节、“富平国际陶艺文化论坛”,启动华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提高渭南旅游知名度。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增长16.8%。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加快昌盛物流中心建设,搞好“信福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提升渭南秦东物流集散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个配送中心、1200个标准化农家店。加强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积极扩大住房、交通、通信、文化、娱乐、休闲等消费,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六、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完善提高中心区,重点发展高新区,积极开发渭北新区,稳步改造老城区”的思路,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编制朝阳大街中段、陇海铁路城区东段控制性详规和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改造建设渭南绕城公路东段、朝阳大街东段、胜利大街中段等5条道路8.35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干道网络。完成市区配水管网、解放路和渭大韩排水改造、湭西干渠治理、北水厂建设任务,涧峪水库投入运营。建成火车站广场,启动老货运站搬迁工程。大力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抓好民生路、河南路、东风大街中段南片、老城桥头南片等区域综合改造工程。配合省上做好西潼高速公路渭南城区段改扩建工作。开工建设朝阳公园,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城镇化步伐。修编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规划,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全面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活动。建成大荔、华县、富平城区供水工程,开工建设蒲城、华阴、富平污水处理厂和韩城、澄城等4县市垃圾处理厂。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园区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临渭固市、韩城龙门等12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深化户籍、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城市失地农民就业和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
  全面完成创卫任务。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们要紧扣创卫标准,找准差距,倒排时间,强化措施,突出抓好薄弱环节,确保创卫达标。建成垃圾填埋厂、医疗废弃物处理厂,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强力推进城市绿化,打造绿色渭南品牌,完成渭清路高压走廊绿化带、湭河公园南片、南塬北坡绿化任务,建设朝阳大街前进路十字、仓程路十字等10处街头绿地,扎实开展庭院绿化,确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创卫标准。完成临街建筑和居民巷道刷新改造任务,抓好社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卫生整治工作,确保除“四害”指标全面达标,居民对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出台城市管理有关规定和奖惩办法,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化社区管理职能,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市民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凝聚各方力量打赢创卫攻坚战。
  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完成土地复垦和开发整理任务,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和占补平衡。积极做好土地报批工作,盘活存量土地,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整合闲散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依法收回。经营性用地和有竞争要求的工业用地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格土地收益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费要全额缴入地方国库。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着力抓好节能降耗。严格实行节能降耗督查通报和“一票否决”责任制。建立市县政府领导包联重点用能企业制度,设立节能监察机构,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和节能改造。强制实行节能评估审核制度,严禁新上高耗能项目。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单位耗能高的“五小”企业。启动余热余压利用、区域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工业炉窑改造等六项节能工程,实施秦电节能改造、龙钢负能炼钢、陕化合成氨设备改造等11个节能重点项目,做好渭南市区集中供热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韩城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和龙钢集团、黑猫焦化、蒲白矿务局、三秦能源公司等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全市创建2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施龙钢煤气综合利用、高新区粉煤灰综合利用、合阳恒兴果汁废水利用、城市污水回用等项目,延伸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畜—沼—果(菜)”生产模式,新建沼气池4860口,加快渭北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编制渭南“绿色”规划。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湭河水源涵养林等林业工程,全年造林29万亩。加强秦岭北麓、黄河湿地、渭北林区的生态保护,抓好黄河水保生态和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160平方公里。搞好“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试点。加快农村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加大饮用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建设市区环境质量信息电子显示系统。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强化渭河流域、渭南市区、韩城龙门昝村、渭北水泥产区、西禹高速沿线等重点区域,造纸、果汁、水泥、电力、焦化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依法关闭不达标企业。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成省上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让老百姓真正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八、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以增收节支为主题,深化财政改革,依法科学理财,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全力抓好财政增收。加强重点财源项目建设,夯实增收基础。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首长抓收入责任制,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财政预算收入任务全面完成。加快“金财工程”、“金税工程”、“秦税工程”建设步伐,提高财税征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大力争取中省各类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努力增加可用财力。
  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把财政支出的重点向事关民生的义务教育、看病就医、社会保障、防汛救灾倾斜,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重大财源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倾斜。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干部职工和教师历史拖欠工资和政府债务问题。深入开展“财政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规范管理、审计监督,大力压缩接待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在县市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健全激励机制,扎实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逐步消化县市区财政赤字,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九、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以“三件大事”、“五本账”为重点,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和谐渭南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幅度增加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投资2.4亿元,完成216所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任务,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渭南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进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6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增设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县乡村“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发掘老腔、皮影等民间艺术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做好唐陵、魏长城、韩城梁带村古墓群等文物保护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新增数字电视用户15万户,发展农村有线电视10万户。启动科技创新工程,重视引进科技人才,建设黑猫炭黑、八鱼油脂等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白水苹果等10个科技示范基地,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较上年翻一番。开工建设市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新建1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0个社区健身广场。进一步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关心支持驻渭部队建设,争取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物价、档案、老龄、气象、地方志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努力解决特困家庭、失地农民、复转军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积极开展为残疾人办实事活动。做好医疗救助工作,新增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县3个。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站北路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启动湭河东岸、仓程路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30万平方米,解决1200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弱势群体,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和以县为主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好渭洛河下游治理、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和石堡川、定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渭河流域气象预警中心,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切实抓好地震重点监控防御区的震害防御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安全监管。加快信访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企业改制、基金会清欠兑付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深入推进“平安渭南”创建活动,扎实搞好公安“三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对全市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谱写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主要精力用在对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解决民生问题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效能考核制等八项制度。加强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相对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行政赔偿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欢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和商业贿赂案件。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社会公共资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单位的审计监督,重视审计结果的利用。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规范庆典活动和公务接待行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努力建设节俭型政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重中之重,着力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建立任务到人、责任明确、督查到位、奖惩公平的落实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对经济增速、财政增长、节能减排、环境改善、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跟踪问效,严格考核,加大奖惩力度,鞭策激励各级各部门想事、干事、抓落实。继续精简会议、精简文件,政府工作会议归口合并召开。实行检查审批制度,减少检查、评比活动。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努力建设风气正、作风硬、敢负责、能干事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渭南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新机遇、新挑战、新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特色旅游名市、文明绿色新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