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买球的网站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06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满五年。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今年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五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45.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47.7亿元,年均增长8.8%;财政总收入达到1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6亿元,年均增长6.5%和6.1%。特别是近两年面对"非典"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我们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灾后重建,全市国民经济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04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2%,实现了10年来经济首次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5.77%,是近5年的最好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五年。去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91万吨,是建国后第四个高产年。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绿色果品面积达到72万亩,果品冷藏库容达到20万吨,果汁加工能力达到21万吨。我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果品冷藏群和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奶牛存栏和奶产量五年年均增长19.1%和25.1%。蔬菜发展到78万亩,其中设施面积占到70%以上。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效果明显,五年人工造林28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0.1万亩。建设速生杨基地60万亩,经济林180万亩。涉农企业发展到1.2万户,有5户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经济实力增强,韩城跨入西部百强县(市)行列。劳务输出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去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33.4万人,总人数突破70万,是1999年的12倍。全市五年累计投入"三农"资金是上一个五年的2.2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工业增速强劲、效益显著的五年。渭南啤酒厂、陕西印机厂、澄城卷烟厂等企业先后完成资产重组,渭南印染厂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改制后的企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8%,比上一个五年加快7.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1.9亿元,是1999年的12.9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7.5,比1999年提高了116.6个百分点。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效果最好的五年。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推动渭南跨越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有力地促进了环境的优化。近两年连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向了高潮。全市五年实施重点项目260个,东雷二期抽黄干渠以下工程、渭富二级公路、城乡电网改造、市广电中心、渭南师院新校区、临渭量子高科制药、白水安德利果汁、渭南贸易广场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赵梁渭河大桥、上涨渡渭河新桥、韩城二电厂等项目正在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7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5 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多亿元,其中去年实现30.1亿元,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4290万美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75.1%。渭南高新区五年累计引进资金21.4亿元,年均增长50%,在全市很好地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第三产业和民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五年。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3亿元,比1999年增长38.5%;外贸出口创汇2.8亿美元,是1999年的7.6倍。洽川景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去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8亿元,分别是 1999年的2.2倍和2.4倍。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2.4%。邮电业务总收入年均增长21.4%。交通运输客运量、货运量年均增长12.4%和18.9%。金融保险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比1999年末增长105.8%和32.8%,五年累计净投放现金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0.3%。民有经济发展较快,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0%上升到2004年的42.5%。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渭南中心城市一批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朝阳大街东段(一期)、三贤路、天然气利用、污水处理、杜桥集中供热、南水厂、城市应急供水等项目建成使用,乐天大街中段、渭清路城区段等项目正在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4.9倍。新修改造道路13.8公里,新增绿地86公顷,日供水能力6万吨,日供气能力1.5万立方米,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各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8个县城的总体规划和99个建制镇的第二轮规划的修编工作均已完成,全市城镇化水平由1999年的27%提高到2004年的32%。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的五年。干旱、冰雹、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 2001年我市遭受了四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特别是2003年,面对 "非典"疫情的严重威胁,扎实开展群防工作,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输入,保住了渭南一方净土;面对历史上罕见的"03.8"特大洪涝灾害,果断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市一致,奋力抗洪抢险。在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确保了"渭河大堤不决口,渭南城区不进水,撤离群众不死人";面对渭北大面积连阴雨灾情,紧急安排部署,及时撤离群众,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面对繁重的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按期完成了水毁防洪工程和人饮、道路、电力、电信、学校、机关、医院、水毁民房等重建项目的建设任务,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顺利完成了并乡建镇和第四次、第五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8件,政协委员提案1160件。各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8.9万件(次)。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和塑造行业新形象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政府自身建设。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全市监察机关查处各类案件4756件,给予政纪处分1568人,移送司法机关198人,挽回经济损失1511.5万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五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7421件,打掉犯罪团伙1327个,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稳妥处置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全市新建校舍172万平方米,改造危漏校舍84万平方米,中小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创建省级重点中学8所,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结束了市属没有高校的历史。"渭南技工"成为全省一大职业教育品牌。渭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加快建设。《五味什字》、《千树万树梨花开》等文艺作品获全国及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县两级疾病控制中心和市中心血站等一批卫生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3.1%和95.3%。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5‰,五年下降1.91个千分点。渭南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环保、文物、审计、统计、地震、人防、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抗洪精神凝聚和激发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五年。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7元,五年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年均增长2.9%。其中,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减负71%,是近10年增速最快、减负最多的一年。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2.2平方米和27.7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46.3%和16.7%。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6.5部、移动电话18.4部,是1999年的3.5倍和18.1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5.39 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得到全面落实,10.14万城市"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2003年以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得到全部兑付。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391个,移民搬迁9490户,解决了12.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85.6万人的饮水困难,14.4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
  过去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是解决渭南所有问题的关键。实践证明,无论是改变我市目前的落后状况,还是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加人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保证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先导。近年来,我们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工作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优化发展环境。环境问题是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优化硬环境重要,优化软环境更加重要。只有创造比别人更加宽松、更具竞争力和更能诚实守信的环境条件,才能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渭投资兴业,积聚更多的社会资本,实现更大的发展。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抗击"非典"和抗洪救灾生死与共的考验中,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放在第一位,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更加深厚的感情和更加有力的措施,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才能凝聚人心,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也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和第一责任。只有认真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和谐稳定中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积极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驻渭部队、武警官兵和中省驻渭各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抗灾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工业的主导作用不很明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大企业和大项目还不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强,经济增长的方式比较粗放。二是财源基础薄弱,政府债务沉重,各级财政普遍困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三是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建设任务繁重;城市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广大市民的期望有较大距离;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均有差距,影响着我市的形象和发展。四是安全生产、防洪保安、基金会清欠兑付、移民问题还潜伏隐患,社会治安、社会就业等仍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政府不少部门和干部习惯于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一些工作人员群众观念淡漠、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了工作落实和干群关系。我真诚欢迎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对市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和监督,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有利于我们在更大的空间寻求合作与发展。从全国看,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持,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加速向西部转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扩大招商引资。从我市看,我们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两年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形成团结奋进的新局面,使我市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就一定能够后来居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20.3亿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今后五年,我们的总体设想是:
  ──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的新渭南。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增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明显加快。
  努力建设一流投资环境,着力实施一批牵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和支撑财政增收的强市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等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渭蒲高速、罗韦一级公路和县乡公路三级标准化建设,构筑起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公路网络。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充分发挥渭南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建成45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充分发挥"白水"牌苹果、"尧山"牌酥梨、"大红袍"牌花椒、"华州牌"蔬菜等名牌优势,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使白水、合阳、蒲城、澄城、富平成为全国绿色果品和果汁加工产业大县,大荔、临渭、蒲城、富平、潼关成为全省畜牧产业大县(区),大荔、临渭、华县、富平成为全省及全国设施蔬菜产业大县(区);使我市成为陕西重要的畜牧产业基地,西北最大的瓜菜产销基地,全国最大的花椒、柿子和鲜食冬枣基地,保持在全省最大绿色果品和全国最大果汁加工基地的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面实施工业强市规划。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放手发展民有经济,力争民有经济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市成为西北重要的煤炭、电力、化工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成为陕西重要的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华山、洽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优势,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力争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面实施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发展"两山一川"(华山、少华山和洽川)、"两城一陵"(渭南中心城市休闲旅游、韩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唐桥陵)景区。积极争取巨灵索道、仙峪景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不断扩大华山游客容量。华阴、合阳、韩城、华县、蒲城等县(市)力争建成全省及全国旅游产业大县(市)。全面提升劳务产业,始终使我市的劳务输出有规模、有竞争力。
  ──努力建设社会和谐的新渭南。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强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以上。建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很好地把引进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引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体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出生人口合理的性别比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 "双拥共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和各项公开办事制度,保障广大群众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坚持依法治市,增强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开展创建"安全渭南"活动,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搞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新渭南。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城镇
  化水平达到40%以上,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以渭南为中心、以各县县城(市)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布局有序、规模合理、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渭南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市容市貌全面改观。2009年,市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万。建设完善中心区,重点发展高新区,稳步改造老城区,逐步开发城北区。加快以道路、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朝阳大街东段(二期改造)、市区东环公路、城市集中供热(二期)、防洪排涝排水、垃圾无害化处理、郑西高速铁路渭南站区域开发等项目,配合铁路部门搞好老货运站搬迁和新火车站建设,打通多条"断头路",形成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便捷通畅的城市路网和配套完善的供排水、供热、供气管网。渭南高新区以现代新区为目标,全面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以公共绿地、庭院绿化、环城林带为重点的生态园林建设。实施好南塬北坡绿化、"东入口"美化等工程,搞好沋河生态综合治理和休闲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快以渭南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整治市容市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把中心城市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在此基础上,努力向国家卫生城市迈进。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努力建设以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精细化工、商贸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中等城市。加快韩城、华阴两个县级市和各县县城建设。加速发展一批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努力建设人民富裕的新渭南。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全市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平方米和35平方米。固定电话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使用率显著提高。积极扩大就业,城镇每年新增就业4万人。搞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健全。加强扶贫开发,改善贫困地区和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子女教育和看病就医,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和饮水安全工程,扎实做好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蓝图宏伟壮丽,任务光荣艰巨。实现未来五年的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只要我们团结奋进、锐意进取,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2005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9%。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格局,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大气力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属地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特派员制度,定期考核评价环境质量,促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加大投资、扩大规模。采取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渭投资兴业。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热情,建立跟踪服务制,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着力抓好61个重点项目建设。韩城120万吨焦炭、富平干法水泥、高新区60吨液晶显示材料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韩城煤泥发电厂、澄城群生电厂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做好57个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渭蒲高速公路、临渭糠荃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配合和支持中省单位搞好郑西高速铁路、闫禹高速公路、韩城二电二期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建立政府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建设资金和环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搞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体现中省精神,又符合我市实际。
  (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力争粮食总产达到185万吨。以提高质量和拓宽市场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速苹果"四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当年新增绿色果品面积35万亩。加快畜禽良种繁育、防疫体系和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经济林和速生杨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果品、肉牛奶畜、蔬菜、林浆纸产加销"四个一体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涧峪水库、洛惠渠渠首加固改造、东雷抽黄扩灌和人饮解困二期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争取渭河流域近期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7万亩。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整治大修县道400公里,乡村道路升等改造500公里。从今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继续落实中省对种粮户直接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各项政策。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把劳务输出作为县域经济的一大产业和一项重要的富民工程来实施,力争全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万人。
  (三)加快工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市直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市金矿、热电厂、杏林钢厂等企业的破产重组,做好市针织厂、华山造纸厂等企业破产重组的准备工作。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好市化工公司混甲基苯酚生产、八鱼油脂公司25万吨油菜籽深加工等重点技改项目。加快果汁、粮油、肉制品、奶制品、纸浆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支持现代医药等工业的发展壮大。引进一批工业产业项目,争取引进几个上亿元的大项目。积极为部省驻渭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地方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推进骨干企业扩能增效。加快民有经济发展,鼓励民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民有企业完善组织制度,支持民有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加速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材活动。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强制淘汰高能耗、高物耗的设备和产品。推进银企合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地方企业发展的支持。通过引进和培育,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发、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和服务,着力解决资金、运力等方面的问题。
  (四)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制定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陕西兵器游乐世界、少华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开工建设华山御温泉项目,做好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华山论剑主题公园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精心组织"黄金周",搞好旅游宣传促销。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8亿元。搞活商贸流通,引进培植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快临渭荣发国际家居汇展中心、蒲城文汇苑、大荔信义等商城建设。大力开拓城乡市场,重点抓好渭南市区专业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加快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其它各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更多的潜在需求转为即期消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力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亿元,外贸出口创汇3亿美元。
  (五)加强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完成渭南中心城市老货运站建设性、中心区北部控制性等详细规划的编制。全力抓好"两桥两路"和仓程路、金水路、胜利大街东段排水、北水厂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改造。积极配合铁路部门年内开工迁建渭南老货运站。实施南塬北坡和渭清路两旁绿化工程,推进庭院绿化美化。加快渭南高新区及各县县城、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创建卫生城市是改变渭南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卫氛围。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围绕创卫达标标准,着力实施好创卫重点工程,扎实做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的工作。动员全体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大搞城市卫生。全面落实创卫责任,深入开展市容市貌、除害防病、环境保护等专项治理,全力塑造渭南城市新形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监管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形成条块结合、任务明确、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狠抓增收节支,逐步改善财政运行状况。严格依法治税,完善抓收入目标责任制,确保当年收入预算的完成。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尽最大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千方百计落实"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城市"低保"、救灾救济等方面的重点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收支预算的平衡。严禁超编制违规进人和购车,有效减轻财政压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逐步理顺县对乡财政管理体制。
  (七)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就业。稳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依法查处拖欠和克扣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行为。千方百计落实资金,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拖欠干部职工特别是教师工资问题。启动11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4500人,力争7万贫困人口脱贫。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是要关心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建设一批"慈善超市",更新改造乡镇敬老院。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事业,重点安排好农村受灾户、"五保户"、"三无户"、特困户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的生活。
  (八)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民有科技企业的发展。完成106所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加快渭南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搞好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今年使4所中专学校实现实质性的合并,完成新校区总体规划、一期建设征地等筹建任务,正式对外招生。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增容问题。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成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和10个县级医院传染病区,规范城区120急救管理,整顿医疗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举办全市第十届运动会,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关心和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气象、统计、审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扎实做好基金会清欠兑付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强化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防汛责任,确保安全度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集中开展打击抢劫抢夺、入室盗窃和赌博的专项治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行政能力
  建设法治、清廉、务实、高效的政府,是人民的期望,是改革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更好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执法体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行为,切实解决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问题。推行行风评议制,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外来投资者评议和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制度。改革和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审判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建设清廉政府。廉洁自律是政府公务员必备的政治品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审批制度、财政管理、投资体制、土地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从严治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重点抓好公务员的廉洁自律工作。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完善采购监督体系。严禁超标购车和接待,制止奢侈浪费。严格审批纪律,有力查处越权、规避、拆分审批土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纠正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破产重组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三乱"、"吃拿卡要"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突出问题。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行"一费制",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效解决上学贵、看病贵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负担的恶性案(事)件和干扰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以清廉严明的形象取信于民。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务实政府。人民的利益就是政府的最高利益。政府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围绕"三件大事"、"五本账",从一桩桩、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力戒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干实事、求实效上,坚决纠正说而不做、抓而不力、忙而无功的现象。进一步减少会议,除政府全体会议等一些重要会议外,不得以政府名义召开会议。确需召开的会议,主要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控制发文数量,凡上级发到基层的文件,一律不再重复行文;凡能用电话传真解决的问题,一律不再发文;会议上印发了领导讲话的,会后不再专门印发。有效控制检查评比,每月至少为基层提供15个平静工作日。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抓落实一刻也不能松懈。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问责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逐项建立协调机构,实行领导干部包联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高效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搞好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改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主要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改革政务大厅运作方式,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一厅式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为投资商和企业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着力解决防洪保安、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基金会清欠兑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认真总结推广一些地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好做法、好经验,着力提高乡镇政府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加强公务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学习和实施,做好清理和整顿公务员队伍的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喜看今朝,全市人民正意气风发谱写建设经济强市的新篇章;展望未来,秦东大地将呈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渭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