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买球的网站

用生命发出最后一束光亮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13 08:24

记者 王小敏

“等我死了,把我的遗体捐了吧!”年仅23岁的孙宇鑫对她小姑说。

“将来我的遗体也捐了。”女儿完成遗体捐献申请流程后,父亲孙树海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生命的价值止步于心跳停止的那一瞬?

不!生命还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不久前,华州父女孙宇鑫和孙树海相继选择成为“大体老师”,并且他们的眼角膜已经分别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用生命发出最后一束光亮。

“小姑,等我死了,把我的遗体捐了吧!”11月3日,当孙风革再次重复着侄女的这句话时,声音突然发颤,伴着哽咽,边说边掉眼泪。

孙风革说,当她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愣住了,没敢接话,更不敢看孙宇鑫。

2022年12月,孙宇鑫被确诊为心血管肉瘤。当得知诊断结果时,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孙宇鑫明白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孙风革说,孙宇鑫两岁的时候妈妈因煤气中毒去世,从此她就跟着几个姑姑生活。姑姑们待她比自己孩子还亲,都怜爱地喊她“姑娘”。这些年,孙宇鑫的姑姑们几乎会满足侄女所有的心愿。然而这一次,她们犹豫了。

“姑娘看出了我们的顾虑和不舍,反过来开导起我们。”孙风革回忆道,孙宇鑫说她当护士才4个月,所学知识还没有回馈给社会。人死了就是一抔土,还不如给国家作点贡献,况且她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姑娘的语气平静且十分坚定。”孙风革说那一刻她明白了孙宇鑫的决心。

接着,孙风革几经周折联系上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2023年4月25日,孙宇鑫在家中签署了公民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表。

当时的孙宇鑫全身肿胀疼痛,一点都不敢挪动,手也握不住笔,但她坚持自己签字。孙风革扶着她的手,她一笔一画签上了“孙宇鑫”三个字,并按上了手印。

“将来我的遗体也捐了。”就在孙宇鑫刚刚完成申请流程后,孙树海也向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工作人员口头表达了他的想法。

孙树海说自己多年来疾病缠身,一直医治不好,将来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孙风革明白,弟弟其实是想以这样的方式陪在女儿身边。

“弟弟在2016年就诊断出肠系膜增生,后来又患上了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些年做了多次手术,身体消瘦得只剩70来斤。他的精神支柱就是唯一的女儿孙宇鑫。”孙风革说。

不光孙树海对女儿爱的深沉,孙宇鑫对父亲的爱也十分热烈。孙风革说,孙宇鑫之所以选择学医跟她父亲关系很大。“姑娘看着父亲常年遭受病痛折磨,哭了不少回,后来选择学医,是想帮助父亲和更多的人减少病痛。”

2018年,孙宇鑫考上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2021年,她又专升本到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学习护理学。2022年7月,她应聘到通用环球中铁华州医院,医院护理部主任杨沁芳说,孙宇鑫比同批应聘进来的护士上手快,更努力上进。

通用环球中铁华州医院距离孙宇鑫所在的华州区杏林镇华盛社区仅5分钟的车程。孙风革说:“姑娘还有去其他医院的机会,但她想离家近些,好照顾父亲。”

遗憾的是,孙宇鑫还没有来得及尽她的孝心,就匆匆离去。

2023年6月10日上午,孙宇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她大姑孙风芝现场读了她的遗言:“希望医学能早日攻克这个难题,让那些像我一样的人不再饱受痛苦折磨。”

当天孙宇鑫的大学老师刘旭参加了她的遗体告别仪式。“孙宇鑫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令我感动,她是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骄傲。”刘旭感慨地说,孙宇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常常帮助同学,协助老师举办各类活动。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10月14日,孙树海随女儿而去。姐姐孙风革遵照他的遗愿,代他签署了公民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表。

孙树海和孙宇鑫父女俩的大义之举感动了万千人。

华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程婧告诉记者:“他们父女俩让爱和生命在奉献中延续,是华州人的骄傲。”网友@霈雨霁说:“离开也不忘帮助他人,感恩这对父女。”网友@林林说:“大爱与勇气!这是医护工作者对患者的那份深情,也是爸爸对女儿的那份深爱。”

不只是感动,他们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遗体捐献,甚至愿意参与到这项社会公益事业当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学生张苏凯说,孙树海父女对医学事业的无私馈赠在校园引起很大关注,不少学生还特意来医学部咨询相关事宜,还有学生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网站作了志愿者登记。华盛社区居民盛金锐说,她也有了身故后捐献遗体的想法。

渭南市红十字会副主任雷清民介绍,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服务医学发展、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给医学研究提供了莫大的支持,给患者带来希望,带来新生。截至目前,我市共登记器官捐献者累计26304人,角膜捐献成功46片,器官和遗体捐献成功208例,造血干细胞采样4500余人份。雷清民感慨:“这些捐献者犹如一盏盏明烛,以自己的身躯延续着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链接:何为“大体老师”?雷清民解释,“大体老师”是指生前自愿将自己遗体捐献,用于医学和科学研究,对医学和科学事业发展进步无私奉献的逝者尊称。

记者手记

孙宇鑫是不幸的,在她23年的生命里,母亲只陪伴了她短暂的两年就离开了人世,父亲患病十多年,她不得不轮流跟着几个姑姑生活。然而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倒她,反而让她的爱更加深沉,直至最后选择以自己的躯体延续她对人世间的热爱。

父亲孙树海尊重并追随女儿的选择同样让人动容。

最为可贵的是他们父女俩不仅让生命的价值以爱的方式延续,更是以实际行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传统世俗束缚,奉献医学教育研究,书写崇高的时代精神。

敬重善举,方有更多善举。希望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在遗体捐献者遇到困难时及时施以援手。事后关心关爱遗体捐献者家属。同时,建议设置纪念遗体捐献者场地,在清明节开展专门的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