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买球的网站

独特的腊八风俗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9 11:30


行相斌

  在中国人眼里,腊八节并非小节。
  追溯腊八节的起源,它是民间节庆活动形成较早且地域范围较大的一个节日。远古时期,人们在腊日以朴素的祭祀形式欢庆丰收。汉代以后民间把腊日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时期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腊八节形成的基础是以农业丰收为前提,腊八粥可以说是倾其家藏的米面、豆类以及干鲜果所有,同时还到大街上置办几样鲜货,前后忙活两三天。因此,腊八节不单是个喜庆的节日,同时还是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的一个好平台。上世纪七十年代,合阳人到西安、兰州卖红薯,只要赶到腊八节前的一两天,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些住在山里的,会拿出最好的山珍,赶个早集。那些住在河边的,也会把最好的水产挑到肩上,捡个最繁华的地方大声吆喝。农村人常说,“看到了腊八,就闻到了年味”,这话的确不假。可以说,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盛会,腊八粥也自然成为迎新年的第一碗美食,煮粥喝粥品粥必然成为欢度腊八的一项重要活动。
  我国煮腊八粥的习俗从宋代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那时起,上至皇家府邸,下到庶民寒舍,腊八煮粥喝粥风靡全国。除官府和寺院设棚舍粥之外,平民之间相互馈赠也成为一种礼仪和风俗。合阳县博物馆藏有一部《风俗考义》孤本,是清代洽川才子许琰所著,其中描述了腊八节这个情况。该书还摘录了《后汉书》和《梁书》中以米豆为粥,救活三千饥民等几个鲜活的故事,给腊八节涂上了慈爱的色彩。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落难后从鼠洞刨得五谷杂粮熬粥充饥等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把许多美好的期盼都寄予到那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里。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不同,吃法做法差异较大,煮粥喝粥文化繁荣多彩。
  就全国而言,腊八节第一件事是煮五豆。这里的豆暗示着“痘”,意在祛病驱邪。一般人家多在初八黎明时分进行,也有少数地方初五煮豆。把精心挑选的各色豆子和果仁放入锅中文火蒸煮,时间越长,效果越佳。合阳人不煮五豆,而讲究炒五豆、炒棋子豆。时间也不在腊八节,向前延伸到腊月初五。按当地风俗,这一天多数家庭都要炒五豆、炒棋子豆,方言叫“蹩干”。这在干鲜果匮乏的渭北,农村人搭借腊八这个平台,炒制相当数量棋子豆,用于春节招待来宾,馈赠亲友,既饱含了庄稼人的勤劳智慧,又体现了渭北人的热情好客。
  腊八节的第二件事是熬粥。到了腊八这一天,合阳人不喝粥,讲究吃腊八面。合阳的腊八面,通常做的是炒菜面,也叫连锅面,实质是一种精心制作的烩面。其特点有三,首先是面皮薄厚有度,切出的面条细润匀等,长短适中;其次是臊子用料讲究,红白绿各色素菜搭配合理,豆腐粉条必不可少;第三是烩面火候把握严谨,“先亢(炒的意思)辣子再炒菜,锅滚(开)下面不盖盖”。盛到碗里,上面油烘烘、香喷喷,还没入口,就馋水直流。还有的人家做的是臊子面,偶尔还能碰到个别人家做的米儿面和扁豆面。是把擀好的面片下在米粥或扁豆汤中,吸收了粥和面的特点,另具风味。在佐料上,一般不用辣椒,但少不了香菜。它应该是当年腊八粥向腊八面变异过程中留下的最后一点可以考究的东西。
  腊八面做好之后要施行三项活动才能进餐,一是祭灶二是祭祖三是饲禽。对于把粮食看得相当重要的庄户人家来说,这大概是一年一次的大舍,是对主人做出贡献的家禽的很好慰问。用腊八面饲禽呈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气氛,给腊八节再添善意,全国可能绝无仅有。
  “过个腊八,长(读chang)一杈把”。说的是从腊八这天开始,白天明显地长了,气温也在逐渐回升。吃完腊八面后,只要天气好,一些人家还要领着孩子们观天象,观察太阳照射到屋子的方位和时辰。细心的人家在冬至那天,就在屋子的房檐或墙壁刻上印记,待到腊八时再实地量量。虽然不是一个普遍的民俗,但从丰富腊八节活动内容和增加孩子们的天文知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兴趣等方面来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