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买球的网站

首页/ 专题专栏 / 我们的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民俗 / 正文

渭南的端午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15 08:57
  秦延安
  “花不棱登的香包,碎娃戴;乱马实窝的艾草,门前插;瓷不棱登的粽子,飘香味;黄亮亮的油糕,排长队……”这是流传在渭南民间的顺口溜。虽然言词有点土气,但却充斥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如同农历五月天空越爬越高的阳光,将东府大地上的端午气氛点拨到极致。
  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前,母亲总忘不了制作香包。针线盒里堆满各种零碎,戴着花镜的母亲,却总能一眼挑出红、黄、蓝、白、黑五种丝线。那一根根在太阳下闪光的丝线,耀得母亲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但这并不影响她手上的活计。五根丝线在母亲手里如搓麻花似的,交织着向前滚动,很快地便拧成了股,形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端午索。穿针走线,艾草入包,一针一脚,密密相缝,半天工夫,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桃形荷包便成形。
  在端午的早上,包括母亲在内的东府女人们,将花花绳、荷包一一系到还在睡梦中的孩子们的手腕、脖子及腿上。睁开眼的孩子们,突然看到手脚上出现的花花绳,一脸的惊喜,不停地抚弄。大人们叮嘱道,不到十天千万不能摘下,否则这些五彩线圈就会变成蛇。吓得孩子们不敢再把玩花花绳,却不安分地拿起挂在胸前的荷包,不停地嗅着里边的清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一年端午,乡村的妇人们总是起得最早,结伴去打艾草。山涧河畔,菖蒲丰盈,艾草修长。最后,这些被雾水濡湿的菖蒲、艾草,被请进家门。相传农历五月初五邪佞当道,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并出,一不小心,人们便可能被伤及。同时,进入夏季,天气燥热,疾病高发,瘟疫易行。在古代医疗技术和就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许多疾病因为无法医治,死亡率较高,所以古人便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是恶日。并且人们为避忌讳,将“端五”称之为“端午”。缺乏科学观念的人们,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所以以艾作鞭,退蛇虫,斩妖魔。虽然我没有见到插艾吓退妖魔,但是却真正经历了洗艾水澡后,不怕蚊虫叮咬的神奇。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都会打回许多艾草。那跟着母亲一同回家的艾草,一部分立在了门上,一部分变成了艾水。正午的阳光下,飘着艾香的澡盆里,母亲仔细地给我们洗着澡,洗去的不仅有一身的污秽,还有一年的晦气和疾病。
  直到多年后,我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寻到佐证:“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可灸百病,刹虫。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灸疾病。”
  除了插艾草外,家家户户还包粽子。井水淘洗的粳米,个头又大又红的黄河枣,开水煮软的苇叶,在灵巧的手下,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个个四角尖尖、立体饱满的粽子。不一会,一个个不同样子的粽子挤满了竹框。随着氤氲的热气,粽子出锅了,苇叶的清香、枣的甜蜜,都融入在米中,让人口水直流。“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因为端午,每年这一天,分散在各地的子女们,都要聚到长辈身旁,包粽子,吃油糕,其乐融融。
  端午,正是东府大地一年中庄稼生长最茂盛、生命活力最旺盛的季节,玉米正抽枝绽叶,豆儿扯开了嫩长的枝,棉花拔节,红薯扯蔓……一切可着劲儿生长。就在这个生命鲜活、万物生长的节日里,东府的女人们用古老的习俗,灵巧的双手编织着一位母亲对子女们平平安安、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