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端午节将至,渭南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息和传统文化的馨香。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它起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后来逐渐演变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因而更加深入人心。
粽香情长 樊艳芳 摄
在渭南,端午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人们通过吃粽子、佩戴香包、戴五彩丝绳、挂艾草等仪式来祈求平安、驱邪避灾。粽叶包裹的粽子,不仅代表着对屈原的怀念,还被认为具有避邪防疫的功效,是健康和平安的象征。糯米则寓意着丰收和团圆。而“粽”与“中”谐音,更赋予了粽子带来考试好运的美好愿望。
渭南一般在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戴香包和五彩丝绳,直到端午节过去。农村许多地方,娘家在端午节要给结婚不满一年的姑娘送“娃娃”,表达美好祝愿。并送去粽子、凉席、风扇、衣服等用品,愿其夏日安然。
每年端午期间,渭南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会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端午不仅是节日,是传统,是文化,更是一种传承。
夏日悠悠,石榴飘红,端午情更浓!端午至,愿君平安康宁,“粽”有欢欣之味。愿你夏日得偏爱,日子如水清浅,美好不期而遇!
香囊绣梦 左超君 摄
浓情蜜意“粽”不断 周海燕 摄
戴香囊清香驱虫 刘琳 摄
彩线缠玉臂 王莹 摄
艾香满屋 肖叶 摄
香囊琳琅满目 樊艳芳 摄
乡间端午送“娃娃” 赵红 摄